第08版:专版

晋中市榆次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东赵乡后沟新村全景

  • 修文镇西郝村亲子主题公园

  • 乌金山镇后沟村

  • 北田镇清清苹果共享农庄

  • 省级旅游示范村—北田镇大伽南村

  • 三郝农科—农旅示范样板

  • 西长寿村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示范园区

  •   榆次区紧邻省城太原,地处晋中主城区,坐拥山西大学城,国土面积1318平方公里,下辖5个镇、4个乡、9个街道、1个社服中心、208个行政村、75个社区,常住人口95万人,农业农村基础好、产业优、要素全,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国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省庭院经济示范区等称号,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产业强镇等项目,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实践基础、有发展空间。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全省晋城现场会以来,全区上下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统揽“三农”工作的主抓手、破解基层难题的“金钥匙”,深入贯彻山西省委、晋中市委部署要求,榆次区委总策划、部门全参与,乡乡见行动、村村有动作,奋力蹚出了一条具有榆次特色的“千万工程”实践路径。

    提高政治站位 高起点谋划布局

      榆次区委、区政府深入学习领会“千万工程”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和分类施策的工作原则,坚持实事求是、谋定后动,注重由表及里、形神兼备、铸魂赋能。通过区级自上而下领题调研,基层自下而上探索谋划,提出了榆次践行“千万工程”经验“优势在产业、短板在环境、重点在治理”的总体定位,形成了“产业先行、产村融合,共建共治、全榆和美”的发展思路,明确了“1344”行动计划。
      “1”就是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通过先手谋划布局一批农田水利项目,全面释放农业生产力,确保守住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红线。力争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8.4万亩以上、粮食产量3.19亿斤以上,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5.5%以上,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上20万元,40%破百万元。
      “3”就是抓好“三类村”创建。精品示范村按照“十有十能”(村庄有规划能实施、产业有特色能做强、收入有渠道能持续、人居环境有颜值能长效、基本设施有基础能运行、公共服务有保障能便民、乡风文明有标准能入心、乡村治理有制度能执行、绿色发展有成效能推广、基层组织有战斗力能引领)标准,做到精益求精。沿东线示范廊带、西线国省干道两条线路,每年力争打造10个以上、三年成型30个以上,实现精品示范村点上示范、串点成线。提档升级村按照“六化”(人居环境整洁化、基础设施便利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产业增收持续化、乡村治理制度化、精神文明建设常态化)标准,做到百花齐放。将各个乡镇政府所在村、8个大学城周边村、35个景区景点所在村列入治理范围,梯次推进提档升级,力争2027年提档升级村占比达到60%以上。环境整治村按照“一拆三清一改”(“一拆”:拆违治乱,“三清”:清理生活垃圾、清理河道沟渠、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一改”: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标准,做到全面整治。深度聚焦农村地区环境短板,集中攻坚“四堆十乱”,构建环境卫生“群建群治群享”的长效机制,彻底扭转一批长期以来“脏乱差”的村庄面貌。
      “4”就是区级层面打造“四个万亩”园区(基地)。以去年重点打造的“千亿级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为牵引,沿线布局“四个万亩”园区(基地),辐射带动8个乡镇、84%的行政村、86%左右的村民实现产业强镇、兴村、富民。以清清苹果、三郝农科为龙头,壮大乡村振兴示范廊带沿线20余类特色水果采摘园,打造10万亩“四季有果、满城飘香”的特色百果园。以恒茂农科为龙头,加快建设300亩云仓加工物流园,组建蔬菜企业大联盟,打造10万亩绿色蔬菜产供销集散地。以龙生种业为龙头,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打造万亩本土种质基地。以华顿实业为龙头、联动李坊,打造万亩有机旱作示范基地,推动有机旱作、小杂粮扩面提标。
      “4”就是乡镇层面推行“四个一批”。围绕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每个乡镇每年打造一批特色农业园区,因地制宜发展采摘、休闲、康养、研学、露营、民宿等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的特色园。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引导中小型企业、农民合作社整合联建,由散集聚、由弱变强,力争三年全区农业龙头企业超过40家。扶持一批新青农,依托青年农民联合会,引导更多新知识青年人才投身“三农”,用新理念、新知识做大全区农业产业。发展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以校地合作为牵引,强化科技赋能,推动“鱼菜共生”“南果北种”等“三新”技术示范推广。

    扭住关键大事 高标准打造提升

      2月25日,区委召开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召集区乡村三级干部千余人,层层统一思想、层层传导压力、层层激活动能。紧紧围绕“1344”行动计划,今年重点瞄准乡村面貌、乡村建设、乡村产业、乡村治理“四件大事”,全方位掀起“打擂比武”“赛马亮绩”的干事热潮。
      下好环境整治“先手棋”,让乡村面貌更加靓丽、更具魅力。从最急迫、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改起,推动百个单位、千名干部、万名党员下基层,集中攻坚“四堆十乱”,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包联抓整治。采取县级统筹、以乡为战、以村为体、结对包联的方式,纵深推进环境整治,每个乡镇投入50万元财政资金,带动驻村企业出资出力、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累计筹集社会资金800万元,整治环境3544处近10万平方米,推动农村面貌持续改善。拆建结合除乱象。针对城中村特别是大学城周边村乱搭乱建问题,先行启动拆违整治,同步进行规划建设,对有条件的村,协调三大运营商实施“弱电下地”工程,为后续推广探索经验。退栽衔接增绿意。在净化、美化基础上,抢抓绿化黄金期,创新推进乡村绿化与苗木退耕有效衔接,以点支撑、串点成线,推动榆次乡村振兴廊带提档升级,逐步推进全域绿化。城乡一体固长效。结合实际,探索制定《农村垃圾治理办法》,健全垃圾收运体系,加快完善填埋消纳场,积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分类智能化、处置利用资源化,在城郊村、重点村全覆盖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域铺开。
      唱好示范创建“重头戏”,让乡村建设更加宜居、更具温度。锚定“三类村”创建这一核心任务,坚持“一村一策、留住乡愁”的原则,今年重点打造14个精品示范村和30个提档升级村,示范引领乡村各美其美、百花齐放。坚持以融塑村,丰富农旅新业态。持续擦亮“省城后花园”“全域旅游示范区”招牌,积极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对后沟、车辋等文旅型示范村进行统筹规划,进一步增加消费业态、完善服务功能,吸引更多游客乐游乡土、纵享田园。坚持以企带村,创新共赢新模式。充分发挥驻村企业对周边村镇发展的牵引性作用,依托清清苹果、恒茂、海玉、国泰中药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周边村盘活资源资产、加快要素流通,着力形成以企带村、村企共赢的发展新模式。坚持以产兴村,聚合宜居新活力。紧抓重点项目建设契机,推动项目建设与村庄提质双向发力、一步成型。比如,下峪村结合地质灾害治理,实施整村搬迁改造,同步投资2500万元,配套种养产业园区及民宿庄园,形成示范亮点;再比如,怀仁村依托创建市级醋专业镇,开展整村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实现宜居、宜业、宜产目标。坚持以文育村,注入乡韵新内涵。立足榆次文脉绵长、乡韵悠扬的发展特色,先行培育古韵后沟、康养张胡、曲艺大伽南等特色村、民俗村,大力推进大学城资源与乡土艺术文化深度耦合,支持北胡村建设各类大师工作站,着力打造现代艺术型示范村,为全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多文化内涵。
      激活产村融合“强引擎”,让乡村产业更加兴旺、更具成色。坚持以产村融合为方向,积极运用市场手段,逐村盘资源、落项目、定盘子,敲定总投资382亿元的179个项目,一产固投增幅保持在10%以上,乡村造血功能持续提升。做强产业链条。以实施“千亿万亩”行动为抓手,锚定打造千亿级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目标,成功争取国家级产业强镇项目,高标准布局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外引壹泰科、千喜鹤等重点企业,内育4个万亩种养园区和15条加工产业链,带动全区400余家加工企业扩规上档,2023年全区农特产品销售额突破200亿元大关。塑优特色亮点。推动清清苹果、三郝农科等农旅项目提档升级,重点打造投资1亿元的张胡休闲康养、3.2亿元的北胡泰厚康养及产学研基地等新样板,支持14个新能源项目带动所在村发展农业产业,加快形成特色荟萃、要素共融的产村发展新格局。强化要素保障。在最大限度保证财政投入的基础上,联合建行、农信社等银行,开发专门信贷产品,加大对企业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对多年未落地利用的土地指标进行收回再安排,累计置换、流转、盘活土地资源6000亩,全力保障产业项目落地实施,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
      打好基层治理“主动仗”,让乡村治理更加有效、更具活力。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党建带动、镇村推动、群众行动、乡贤主动、社会联动的“五动模式”,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今年以来,通过深入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大力推进“农村星级文明户”“和美人家”先进评选,持续办好乡村旅游节、农民丰收节等传统节日,广泛开展“赶会”“大集”“村BA”“村晚”等主题活动,进一步引导广大村民养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形成政府治理与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特别是以农村为主阵地,全面铺开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培育农村“法治带头人”,打造农村“法律服务站”,引导更多村把依法信访纳入村规民约,倡导村民依法依规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形成了村事民商、村事民管的治理格局,推动全区信访秩序持续向好。

    拧紧责任链条 高质量对单交账

      榆次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一号工程”,以“四个一”工作法问效考核,向社会各界发布倡议书,引领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构建了群策群力的生动局面。
      坚持“一把手”主抓。区、乡、村三级书记亲力亲为、真抓实抓,24名包联乡镇的区级领导干部抓协调、抓进度,区级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创建、抓产业,每月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各个乡镇党委书记轮流亮相、同台比拼,在全区形成了“赛马亮绩、擂台比拼”的浓厚氛围。
      坚持“一张图”施工。对“千万工程”工作任务实行挂图作战,确保件件有人管、项项有人抓、事事有人干。从3月份开始,所有工作全面铺开,力争9月底全面达标。目前,续建项目全部复工,新建项目有序开工,环境整治初见成效,“三类村”创建稳步推进。
      坚持“一体化”保障。坚持把有限的资金下放到村,通过“向上争一点、政府补一点、企业出一点、集体筹一点、农民凑一点”“五个一点”办法,调动起村集体和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在全区树立了“资金跟着项目走”“成效突出优先补”的鲜明导向。
      坚持“一把尺”问效。把“千万工程”推进情况作为乡村两级主干调整重用的重要依据,每月分类排队、红黑榜通报,年底考核奖惩,对干得好的农村主干破格进乡镇班子、乡镇主干积极向市委推荐,切实树牢导向、形成氛围。
      下一步,榆次区委、区政府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锚定目标、加压奋进,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昂扬姿态和决心干劲,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交出优异答卷!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7-01期

    • 第2024-06-30期

    • 第2024-06-29期

    • 第2024-06-28期

    • 第2024-06-27期

    • 第2024-06-26期

    • 第2024-06-25期

    • 第2024-06-24期

    • 第2024-06-23期

    • 第2024-06-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