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控制性要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强有力的水支撑。近日,我省推动第一批市县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在大同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市级水网先导区的基础上,长治市、运城市被确定为我省第一批市级水网先导区,祁县、壶关县、云冈区、潞州区、浑源县为我省第一批县级水网先导区。
我省地处黄河流域中游、海河流域上游,是拱卫京津冀和黄河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完善水网建设,提升山西水资源的配置能力,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山西围绕现代水网建设总目标,做好省市县三级水网“纲、目、结”的优化衔接,逐步构建“互联互通、循环畅通、丰枯调剂、联调联控”的现代水网格局。新时代新征程,要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和水资源供给能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加快构建水资源配置的网络格局,推进现代水网建设,做强做优做大“水文章”。
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着力增强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水网建设关键在连通,要积极构建布局合理、引排得当、循环通畅、调控自如的河湖库水系连通体系。要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结合江河湖泊水系特点和水利基础设施布局,做好与国家水网和省级水网骨干工程有效衔接及协同融合,完善市县级水网“纲、目、结”,形成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水网格。
高效推进水网骨干工程建设。坚持“一网引领、多网融合”原则,结合农村供水、农田灌溉、防洪能力提升、数字孪生等专项规划,遴选一批骨干工程、结点工程,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扎实做好水网工程前期论证,推动一批水网骨干工程建设,加快完善本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水生态保护治理体系,着力提升水网整体效能和综合效益。
统筹推进“水网+”模式的融合发展。以水网先导区建设为牵引,积极探索河湖生态价值转化,创新开展“水网+”行动,统筹谋划“水网+高标准农田建设”“水网+乡村振兴”“水网+幸福河湖”“水网+文化旅游”“水网+园区建设”等,加快构筑水民生服务网、水安全保障网、水生态保护网,示范建设滨河交通样板、水美乡村样板、文旅融合样板、绿色发展样板,不断丰富水网内涵,拓展水网外延,进一步发挥水网建设对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水网建设功在当下、利在千秋。要锚定水网建设目标蓝图,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精准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构建现代水网体系、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农村供水保障体系、粮食安全支撑体系,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郭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