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到5平方米的操作室里,一个蓝色的身影正襟危坐在控制台前,凝神注视着显示屏上不断变换的数字,只见他的双手在20多个旋钮、按键间挪移,整套动作一气呵成。他就是晋西春雷公司粗轧分厂粗轧工序机组长史著阳。
史著阳参加工作10余年来,兢兢业业,甘于奉献,精益求精,以实际行动诠释工匠精神,他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爱岗敬业,奋战在生产一线,以优异表现荣获晋西集团2023年度“金牌工匠”称号。
2014年2月,史著阳来到了晋西春雷公司粗轧分厂,成为一名粗轧工。轧机的运行操作看似简单,然而如何调整轧制参数保证轧制精度却是精细活,当时还是“门外汉”的史著阳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掌握操作技能,既然端起了这碗饭,就要踏踏实实干出点样子来。
为尽快适应岗位需求、掌握专业知识,史著阳购买了专业书籍,钻研铜加工行业技术成果。遇到不懂的难题,他总是第一时间记录下来,等到工余时间诚恳地向老师傅们请教,直到弄懂弄通为止。同时,他细心观察生产工艺指标,详细记录生产控制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几年来,他整理出的有关工艺技术操作方面的笔记就有厚厚几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长时间的学习、琢磨、总结,史著阳不仅掌握了较为丰富的铜板带加工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出色地解决了工作中的多项难题。
每当机组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史著阳总是冲在队伍最前面。2023年初,粗轧产品出现了“掉渣”的质量缺陷,为了快速找到问题所在,他主动请缨,白天投身现场,仔细梳理缺陷的特征和位置,对不同缺陷形貌产生的原因进行细致分析,锁定重点检查区域,跟踪记录试验数据,晚上回家继续查阅资料、分析比对数据,寻求解题良方。凭借在粗轧工序多年积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他一方面尝试加强本工序从开卷到收卷的看料、防护等过程控制,另一方面配合上游热轧工序调整进炉加热温度和空燃比等参数,找寻问题产生的源头。试验期间,他从下料开始紧盯每道工序,跟踪产品质量,历经一次次的失败后,史著阳终于找出了合适的工艺参数,产品“掉渣”缺陷得到明显改善,全年“掉渣”缺陷同比降低17.11%,极大地提升了整体成材率。
正是靠着一股肯钻研、自我加压的精神和不服输、百折不挠的韧劲儿,史著阳攻克了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项难题,为公司产品品质的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安全生产是班组的头等大事,为确保安全工作更好落实落地,作为机组长的史著阳时刻以身作则,带头严格执行分厂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狠抓安全责任落实。每天班前会上,他都会认真传达分厂下达的各项安全指令,不厌其烦地开展劳动安全教育,告诫组员工作中要时刻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禁止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同时,不可一味地追求生产进度而忽视安全。
史著阳还根据机组的实际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并在作业现场严格落实执行。有一次,他发现一名入职不久的组员在开天车上料时,C型钩还没下降到位,便启动小车抽出C型钩,史著阳急忙跑过去制止,并严肃指出违规操作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如果下降不到位,钩尖往往会勾住并带翻料卷,6吨多的重物瞬间会砸向周围的人员和设备。”天车工心服口服。在他的带领下,组员们实现了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机组上下形成了“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新局面。
从吃苦耐劳的青涩少年,到责任在肩的“金牌工匠”,面对未来,史著阳的眼神里充满着坚定,他表示:“将继续发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为谱写企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报记者郭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