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这一曲曾让老一辈人魂牵梦萦的《走西口》正是传统民歌二人台的代表曲目之一。这就是在2018年北京星光梅地亚酒店举办的第九届“群文杯”声乐艺术大赛上忻州“二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郝云婧的表演。她也凭借此剧目,夺得本次大赛金奖,为忻州人民捧回了荣誉。忻州“郝声音”的美誉,由此在广袤的忻州大地传开。
郝云婧从事演唱事业30多年来,她用忻州本土艺术“二人台”及其他戏曲艺术,将对忻州人民深深的无法割舍的爱充分表现出来。从2001年开始,她先后获得山西省晋剧“六曲香杯”一等奖、2005年荣获山西省第二届文艺之星电视大赛戏曲银奖、第十一届“山河杯”晋冀鲁豫津相声小品大赛一等奖、2006年荣获山西省政府最高奖“杏花奖”、2007年荣获全国第三届红梅奖山西赛区银奖……一个个奖项,像报春花一样向她开放,向她涌来,她也因此成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现任忻州市二人台剧团团长。
郝云婧这位土生土长的忻州人,晋西北淳朴的风情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涵养了她的个性,更为她艺术的成长和壮大注入了动力。她从小热爱唱戏,长大勤奋学习,通过不竭的奋斗,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向艺术的巅峰,成为忻州“二人台”剧目的代表性人物。忻州人民群众,亲切地称她为“郝声音”,就是对她多年来在忻州“二人台”艺术上不断努力和奉献的最高褒奖。
不断学习,踏实肯干,是郝云婧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关键。为获得二人台艺术的表演精髓,她除去自己对我省及内蒙古的传统二人台剧目《走西口》《卖菜》《探病》《打金钱》等不断钻研外,还先后师从山西大学音乐系声乐教授张小弋、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教授韩丽艳、内蒙古著名“二人台”表演艺术家武利平老师等进行学习、磨炼,推出了传统二人台剧目《方四姐》(饰演方四姐)、《走西口》(饰演孙玉莲)、《卖菜》(饰演二姑娘)以及现代二人台小戏等,一步一个台阶,向二人台表演艺术的巅峰走来:2011年11月被评为第一批忻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人台”代表性传承人,2019年10月被评为第五批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人台”代表性传承人,2023年12月被评为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人台”代表性传承人。
表演精湛,技艺纯熟,是郝云婧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根本。郝云婧对西路“二人台”的“硬码戏”(优秀传统剧目)更是情有独钟。由于西路“二人台”更突出表演作用,考验唱功,所以郝云婧就在表演和演唱方面狠下功夫。在表演上,她首先领悟剧中人物的身份特征、性格特色、角色定位等,在此基础上将“二人台”、民歌和晋剧等表演手法熔于一炉,根据特定剧情需要尽情发挥,充分展示了“二人台”表演艺术的魅力;在演唱上,她不仅有民族声乐的呼吸、发声以及戏曲演唱发声的全部要素,还包含着西洋学派发声的基本技巧,并将多种声乐大跨度的有机融合,以致她演唱时发出的声音棱角分明、质感突出、收放自如、高低回环,浓郁淳厚,骨干音主体刚劲,清澈纯净、美感十足;在音域扩展、跳转、音区转化等节点上,始终能够保持在规范区域内运行,创造了独特的听觉冲击力和极限震撼力。忻州“二人台”经过她的诠释处理,流淌出大气磅礴、唯美唯幻的顶尖级声音形象。由此,她也成为了忻州“二人台”艺术的领军人物,无论在高度、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和成就。
为将忻州“二人台”艺术传播得更加广泛,更受到基层人民群众的喜欢,多年来她深入基层,参加了山西省“免费送戏下乡”“文化惠民,送戏下乡”“送文化进社区”“送文化进景区”等2000余场次,多次参加中国文联民间艺术中心组织的文化惠民乡村演出活动,多次参加忻州市“迎七一”“迎国庆”“迎新春”等公益性演出活动,受到基层人民群众的欢迎和赞誉。“郝声音”的赞誉的确受之无愧。
在忻州文化大发展的今天,忻州“二人台”这一宝贵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不断传承下去,为实现此理想,她还开展了收徒授徒传艺活动,手把手传承,一些演员在她的指导下,都打磨出了好多有影响的剧目。此外,她还深入忻州老年大学、中小学校园、民营企业等地举办讲座,培植“二人台”文化土壤,倾尽她对忻州这片厚土的热爱,为忻州“二人台”艺术的不断传承和壮大贡献全部力量!
张斯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