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薄煤层气单井开采平均日产量已经超过3000立方米了。”日前,在中海油中联公司潘河区块薄煤层气的抽采现场,中联公司晋太分公司潘河采气作业区总监豆高峰自豪地介绍着最新进展。
潘河薄煤层气开发项目位于沁水盆地南部,面积约17平方公里,是我国首个薄煤层气大规模开发项目。一直以来,该区块煤层气的开采主要集中在煤层较厚的3号煤层和15号煤层,厚度小于1.3米的薄煤层因其单层厚度薄、纵向跨度大、平面分布不均、开发难度大,长期被视为煤层气开发中的“边际资源”。豆高峰介绍,我国薄煤层可采储量占到全部煤层可采储量的20%,约3500亿吨。潘河区块有多套薄煤层发育,薄煤层气储量可观,但单层厚度薄,平均厚度仅0.6米,只有目前主力煤层厚度的1/10,此外还具有多层叠置、单层展布不均以及纵向多层跨度较大等特点,所以开采难度极大。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中海油中联公司不断加大挖潜力度,对薄煤层进行了集中攻关,形成了薄煤层识别、复杂井网部署优化、大跨度多层级压裂、双压双控排采等一系列技术创新,构建了薄煤层气立体勘探开发技术体系,在国内首次实现对薄煤层气的资源提储,实现对“边际资源”的高效利用。目前,潘河薄煤层气开发项目累计建井200多口,单井平均日产量超3000立方米,日产量占比已攀升至该区块总产量的1/2,成功实现逆袭。
“沁水煤层气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主力开发煤层产量以每年10%的速度自然递减,潘河薄煤层的开发成功,在弥补老区块产量减少的同时,实现了总产量稳步增长,为我国煤层气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开创了新模式。”沁水县能源发展中心主任蔺沁松介绍道。
“边际资源”逆袭的同时,晋城市采取在产业链“上游”抓增储上产,高效推进产能建设;在产业链“中游”抓“整联废建”,稳步提升调储能力;在产业链“下游”抓消纳转化,持续提高气化水平的办法,积极打造煤层气全产业链,进一步盘活能源“家底”。
——持续开展成熟区稳产、在建区达产、未动区建产“三区”攻坚战,2023年实施11个煤层气地面开发项目,投资32亿元,新增468口钻井,超额完成省定煤层气产量目标任务,充分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编制形成《全市煤层气基础设施“整联废建”实施方案》,建立煤层气常态化合作交流机制,构建统一高效的产业运行体系;推动聚力民生储气调峰项目和伟联液化项目加快建设,预计2025年投运后全市液化能力将提升至805万立方米/日,储气能力提升至2.5亿立方米,进一步提升全市储气调峰能力,保障气源稳定供应。
——持续实施“气化晋城”工程,进一步扩大民生、工商等领域用气,巴公、南村、阳城陶瓷园等工业园区和重要景区实现气化全覆盖,晋钢氢冶金项目开展中试试验,城乡居民气化率提升至95%以上,年度就地利用气量达到8.7亿立方米,煤层气清洁能源优势得到彰显。
强化关键技术攻关,是晋城市构建煤层气全产业链的核心。依托煤与煤层气共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煤层气质检中心等国字号科研平台,该市先后完成百余项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推广瓦斯治理新工艺、新技术,推动瓦斯全浓度综合利用;成立全国首个地市级煤层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完成3项地方标准的立项工作,引领晋城市煤层气迈向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目前,该市正在围绕煤层气勘探开发、加工储运、高效利用等8大板块,打造煤层气千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煤层气产业集群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到2030年突破千亿元。
郑璐 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