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义陶瓷的釉上彩彩绘讲究红绿黄的色彩搭配。红彩是支配色,比重大,绿彩作为从属色,起辅助作用,黄彩则是调和红彩与绿彩两者关系的协调色。这种“大红大绿”的绘画技法,彰显了民族喜庆色调。图为釉上彩彩绘师杨茜在精心创作。
出厂前的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
滚压成型适用于制作造型相对规则的瓷器。
瓷虎枕是八义窑古代瓷器中最有特点的产品,盛行于宋金时期。
瓷泥过滤杂质是提高瓷泥可塑性,保证陶瓷质量的重要步骤。
高压注浆对填充在模具内的泥浆施加一定的压力,排出水分,从而使坯体快速形成。
提高陶瓷产品表面质量、光洁度和光学性能的抛光工艺。
对初步成型的瓷器部件进行人工精细粘接处理,形成完整的瓷器。
数控修坯精细修整,以确保瓷器的形状和表面质量。
壶坯精修使壶的外观更加精美,并确保壶的使用功能。
釉下彩在成型晾干的素坯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一次烧成。
传统古朴与现代时尚相互交融的八义窑博物馆展销大厅。
7月29日,长治市上党区八义窑现代化生产车间,数控修坯机等陶瓷生产设备正在运行,工人依次备料、沉泥、修坯,一派繁忙景象。
中华老字号“八义陶瓷”起源于北宋景德年间(1007年),兴盛于金代中期。因在宋金时期率先创烧出了独特的红绿彩瓷,成为中国彩瓷的“开山鼻祖”,被誉为“中国陶瓷史上第一抹彩虹”。
当地的一抔高岭土,经过粉碎、醒泥、拉坯、上釉、彩绘、二次烧制等12道流程72道工序,化为了美轮美奂的红绿彩瓷,固有“过手七十二,方可成器”之说。
作为开创我国五彩瓷器之先河的红绿彩瓷,需要在1300摄氏度高温下烧造而成的白釉瓷上,用笔蘸取红、绿、黄等彩料勾画出纹饰,再次入窑在800摄氏度烧成。
因其色彩纷繁、制作工艺复杂等,八义窑红绿彩烧制技艺一度失传。长治八义窑红绿彩陶瓷文化有限公司肩负起了传承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重任,复原古法烧制技艺,完善工艺流程,将红绿彩瓷这一瑰宝发扬光大。
目前,该公司建起了八义窑传统陶瓷生产基地、现代陶瓷生产车间、红绿彩博物馆、学生劳动实践基地等,并与清华美院等院校合作开发了一批具有“中国范式”的新产品,在国际文博会等展览会上获得20多项大奖。八义窑生产的产品已达200多个品种1000余万件,远销大江南北,将生生不息的千年窑火演绎出绝色瓷韵。
——编者
本版策划:李联军
本版摄影:史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