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

中北学子暑期实践有声有色

  为深入了解当下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在文物保护与修复中的助力作用,中北大学“集智创想”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15日至22日开展了三个阶段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学习增材技术、了解中华文化;走进北京历史古迹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实地调研3D打印技术在文物修复中的应用;深入北京创想三维公司,参观了解3D打印核心技术及应用。
  活动中,实践团通过利用学校实验室已有设备,着重学习了FDM(熔融沉积)和SLA(光固化)两种3D打印技术;参观了北京理工大学,了解了有关文物保护与修复的法律法规;实地走进北京历史古迹、中国国家博物馆,探寻3D打印技术在文物修复保护中的应用及成果;走进圆明园遗址,了解了一件文物的大致修复过程;走进位于北京的创想三维公司实地参观,学习了三维扫描技术并现场进行了实践。通过此次实践调研,队员们对3D打印技术的发展前景以及在文物修复中的应用方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

  本报记者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7-31期

  • 第2024-07-30期

  • 第2024-07-29期

  • 第2024-07-28期

  • 第2024-07-27期

  • 第2024-07-26期

  • 第2024-07-25期

  • 第2024-07-24期

  • 第2024-07-23期

  • 第2024-07-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