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动芮城提黄灌区——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用水有度 调水有方

  7月29日,芮城县迎来了一场大雨。大王镇樊庄村村民樊红军望着地里的庄稼说:“大禹渡灌区引来的黄河水帮了大忙,让夏玉米播种没有受到影响。”
  5月以来,我省晴热少雨。大禹渡灌区充分依托先进的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精准供水、精准调水、精准配水、精准计量,在抗旱中发挥出显著作用,为灌区玉米播种充分补墒提供了坚强的水利保障。截至目前,灌区夏浇累计提水2100万立方米,灌溉农田28.01万亩次,有效保障了灌区农田灌溉用水,为农业稳产增收保驾护航。
  芮城县地处晋陕豫三省交界的黄河大拐弯处,被称为山西的“南大门”。县域内有大型灌区大禹渡灌区1座和马崖、新兴、古贤、风陵渡等中型灌区4座,由于县域地形北高南低,平均提黄扬程在200米以上。近年来,在灌区建设的有力支撑下,芮城连续16年被评为“全国产粮大县”。2023年,水利部将芮城县列为全国第一批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
  在加快推进现代化灌区试点县建设中,芮城县的主要做法是“总量控制+科学分配”确保供水有量,“智能调度+分级管护”确保管水有序,“分类水价+累进加价”确保用水有度,“精准补贴+统筹奖励”确保节水有利,“蓄水沉沙+节水模式”确保调水有方,“股权合作+特许经营”确保运维有道。针对高扬程灌区耗电多、供水成本高的实际,当地坚持以现代化灌区试点县建设为抓手,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初步走出了一条高扬程提黄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芮城路径”。
  “我们严格把控取水指标,综合考虑各渠道种植面积和作物种类,将5个灌区许可水量分配至‘斗渠’计量口,在条件许可情况下,最终将水权分配到种植户,推动水资源有效利用。”芮城县副县长张琳说。
  在大禹渡灌区的数字孪生指挥调度室,整个灌区的用水收费、电子计量、闸口流量等情况一一呈现在大屏幕上。大禹渡扬水工程服务中心副主任闫帅说:“大禹渡灌区依托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了计费闸口流量低成本高效的24小时电子监测,实现全灌区‘同一水量,同一水尺’的监测目标,监测数据实时同步共享于调度中心电脑、分调中心监测终端、各用水户手机App,数据可实时查看、历史查询、随时调取,实现用水的公开、透明,确保在抗旱期间灌区供水有条不紊、及时高效。”
  位于黄河岸边的远鹏智慧农场,复播的玉米已经有一人多高,雨打在一望无际的青纱帐上沙沙作响。远鹏智慧农场经营土地2000亩,全部采用了智能灌溉系统,建有固定式摇臂喷灌和大型桁架式淋灌设备,辐射带动全县高效节水面积5万余亩,是芮城县重点打造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以前我们农场3个人最多管理200亩土地,2000亩地浇一次水需要20天左右,现在全部应用智能化设备后,2000亩土地只需要3个人,3天就可以全部浇一遍水。”农场负责人胡天妮说,“今年虽然天旱,但是由于我们农场采用了智能灌溉系统,基本不受影响,和大水漫灌相比能节水60%。”
  “刚刚胜利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芮城县作为以粮食作物为主的高扬程提黄灌区试点县,提水成本高、节水难度大,粮食作物水价低,改革试点任务艰巨。下一步,我们将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数字赋能做足水文章,灌溉水、供水、中水‘三水’共治激活水动能,为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作出有益探索、提供示范样板。”张琳说。

记者手记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大中型灌区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芮城县紧紧扭住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牛鼻子”,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充分发挥水价在水资源配置中的杠杆作用,做好农业用水“文章”,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现代化灌区建设新模式。
  农业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潜力所在,更是水价改革难点。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事关灌区良性运行和国家粮食安全。芮城县严格把控取水指标,综合考虑各渠道种植面积和作物种类,将水权分配到种植户,推动水资源有效利用,实现了节约用水与助农增收“双赢”。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绿色化发展,要继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充分发挥农业水价杠杆对促进节水的作用,推动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范珍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8-04期

  • 第2024-08-03期

  • 第2024-08-02期

  • 第2024-08-01期

  • 第2024-07-31期

  • 第2024-07-30期

  • 第2024-07-29期

  • 第2024-07-28期

  • 第2024-07-27期

  • 第2024-07-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