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左云县深入实施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行动见实效

  眼下正值农田夏管时期,左云县宏丰康农牧专业合作社的千亩农田一片绿意盎然,谷粟、向日葵等农作物生长正旺。微风掠过,田地里散发着阵阵谷物清香。合作社工人正抢抓农时,加强田间管理,确保农作物稳产丰收。
  “合作社采用的是全膜覆盖种植方式,将种子直接播种在旱田,全生育期不需要建立水层,实行旱种旱管,整个种植、管理环节更便捷,在降低劳动力投入的同时,还能有效保障谷物的产量持续稳定。”宏丰康农牧专业合作社经理赵有平说。
  近年来,左云县深入实施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行动,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围绕小杂粮、马铃薯做文章,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切实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做大做强农产品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农业产业呈现结构趋优、规模扩大、效益提升、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
  农作物的健康生长离不开科学的田间管理,生物技术的应用既可有效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抗病能力,又能更好地保护环境和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率。为保障作物丰产丰收,左云县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农技人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为农户提供零距离、全方位农技服务。县农业技术研究员冯建权说:“近些年,我们通过有机旱作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使用抗旱耐密品种,提高作物单产。通过推广全膜覆盖、垄膜沟播、精量密植、深耕浅旋、一喷多保等技术,帮助农户实现玉米产量从每亩700多斤增加到1000多斤,谷粟产量从每亩400多斤增加到600多斤。”
  在智慧农业创新方面,推动传统的小农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转变。对流转土地实行集中连片经营,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做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实现全程机械化服务,带动社员就业增收。赵有平说:“智能化农业装备不仅可以节约大量人力成本,还可以提高作业的精准性和效率。这些高科技设备能够在确保农作物生长环境最优化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错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在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成立农产品加工厂,将合作社种植的荞麦、谷子、玉米等农作物加工成粗粮食材,纵向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横向拓展农业功能价值,让优质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
  在离县城不远的蓬勃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雾培架上的组培苗郁郁葱葱,一排排马铃薯苗茁壮成长。从茎尖剥离生产脱毒苗到培养基制作,再到脱毒苗扩繁,然后进入炼苗室炼苗,整个过程自主可控。雾培架下,一颗颗马铃薯原原种悬挂在根须上,呈现出一派“根”繁叶茂、生机勃勃的景象。
  作为全省马铃薯产业示范基地县,左云依托当地生态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广使用绿色节水栽培技术,带动马铃薯产业链、价值链不断提升,促进了农业进一步提质增效。
  培育好品种,配套好技术,才能确保丰产丰收。目前,该县原原种繁育面积达100亩,马铃薯原原种年生产能力达2000万粒,年生产脱毒马铃薯组培苗达1600万株,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本报记者范珍 本报通讯员李维健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8-07期

  • 第2024-08-06期

  • 第2024-08-05期

  • 第2024-08-04期

  • 第2024-08-03期

  • 第2024-08-02期

  • 第2024-08-01期

  • 第2024-07-31期

  • 第2024-07-30期

  • 第2024-07-2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