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当中,故乡有一条清明如镜的小河,河道不宽、河水细小,小鱼、蝌蚪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清澈而温暖。一到夏天,河里便有一群赤条条的小男孩在进行各种嬉戏,惊得河里的鱼儿四散而逃,羞得路过的小姑娘们捂着眼睛匆匆而过……
小河给我的记忆是那样的小:它从雾云山深处的一条涓涓细流中分出一股,潺潺而下,来到家乡,最宽处也不过十来米,最深处不会超过一尺,即使夏天下暴雨,洪水倾泻而下,小河都不会给人以浩浩荡荡、波澜壮阔的感觉。但是,就这样一条小河,一流就是几百或者几千年,曲曲折折,顽强地东流而去。
记忆中的小河是美丽的。在我们的目光所及之处,河水是那么清澈并且川流不息,在地里干活的人们渴了趴下就能喝到甘甜清凉的泉水,那水喝上一口真是止渴消暑、沁人心脾。我不知道小河的源头在何处,只记得河水很清、很浅,一眼就可望到河底五颜六色、圆润光滑的鹅卵石。朝阳为小河抹上一层金辉,晚霞为小河披上一层红纱;深夜,弯月像一只银色的小船在河水中穿行。微风吹拂,河水就泛起层层涟漪,像一片片浮动着的银鳞,岸边绿色的草滩上,开着许多蒲公英、车前子等小花朵,离河的不远处,长着一棵棵粗细不一的茂盛的白杨树、河柳树。那河水、那草地、那杨柳,再配上那洁净的蓝天白云,真是一幅绝妙的画卷,永远地刻绘在我的记忆深处。
记忆中的小河是慈爱的。夏天,阳光明媚,白云朵朵,清风徐来,河面上泛起层层鱼鳞般的波纹。中午时分,我们呼朋唤友来到河里,捉鱼、逮蝌蚪、垒沙堡、找五色石,最开心的便是打水仗了。小伙伴们分成两拨,头戴用细柳条编织的环形帽,一只手拿木头小手枪举着手势,另一只手撩水,嘴里不时地喊着“杀呀”“冲啊”,那欢快的叫喊声飘到天上,云儿更加洁白;沉到水里,鱼儿更加欢快。最有趣的便是用淤泥做手工了。心灵手巧的孩子们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见河边的石板上一个个“鸭梨”、一枚枚“苹果”活灵活现,而小河就这样笑眯眯地看着我们一会儿变成落汤的“小鸡仔”、一会儿变成龇牙咧嘴的“泥猴子”,最后又慈爱地让我们在它的怀抱中变得干干净净,微笑着看我们在大人的千呼万唤中恋恋不舍地回家。那时的农村条件有限,不过,农村孩子们的童年也过得很快乐,他们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运用农村现有的材料制作出了很多的玩具,那些玩具虽然没有现在的玩具那么的高科技,那么的好看、精致,但是这都是他们自己亲手制作出来的,玩起来,满满的成就感。
记忆中的冬天感觉好冷好冷,整个河面被冻得硬邦邦的,但是河面并不寂寞,此时的河面反倒更加宽阔、更加平坦,你看,还有孩子们盘腿坐在大人给制作的“冰船”上,两只冻得通红通红的小手使着吃奶劲儿奋力地划着,勇往直前!没有冰船的孩子们在河面上先缓跑几步,然后把小身板一斜,两小腿叉开大约与肩同宽的距离,悠然滑冰!还有的孩子在冰面上一边飞速滑行、旋转,一边优雅地转出一个接一个美丽的弧圈。虽然冰船和冰针只是用木板和铁丝做的,非常粗糙,但是,那种感觉、那种惬意,即使多少年都难以忘怀。
记忆中的小河是慷慨的。早晨,人们络绎不绝地去挑水浇灌庄稼;中午,妇女们三三两两地来河边洗衣服,手里洗着衣服,嘴里还不着调地哼唱着令那个年代大姑娘小媳妇听了以后面红耳赤的土味情歌:“亲圪蛋下河洗衣裳,双腿腿跪在石头上呀,小亲圪蛋……”;傍晚,河边就出现了一匹匹骡马、一头头牛和一群群羊儿,痛饮几口甘甜的河水,再在草滩上、河水里撒几个欢儿,小牛和小羊儿互相用角抵着对方的头,顽皮地比试谁的力气大,鸡和鸭在河里嘎嘎地叫好加油,看来它们好像比我们更加喜欢这条故乡的小河。人们干活累了、脏了,去河里洗个澡,再洗干净臭烘烘的衣服,人和衣服都躺在绿油油的草滩上,看看美丽的天空,享受着清风的吹拂,疲惫和痛苦便一扫而光。
多么美妙的一幅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画面!
而如今,已经外出工作、定居异地的我们,回去家乡的时间有限,看到小河却感觉水变少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降雨量减少导致。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希望人们爱护自然、保护自然资源,但愿我们每个人的家乡:大小河里都有水,所有山上都有树,荒漠变良田,空气更新鲜,人民安居乐业!
刘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