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文明的繁盛,在催生座座亮丽城市的同时,也在助推广大农村悄然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观念。这不,在历经千百年农耕文明洗礼的长治市上党区荫城镇李坊村,一系列关于“低碳”的新鲜事正在发生,村民言必谈“低碳”,并享受着低碳带来的众多红利。
记者走进李坊村时,正是初秋好时节。清新的空气、整洁的环境自不必言,屋顶的光伏、村里的秸秆锅炉及垃圾综合处理站,让传统的村落多了时尚的气息。而由此带来的思想观念上的深刻变化,更是让村里人站在了追求低碳之美的前沿,也让记者一次次感叹时代的发展进步。
卫生村里的垃圾新用
李坊村位于长治市上党区荫城镇西北方,南依凤凰山,北邻陶清河,风景秀丽,交通便利。历史上出过一位重要人物李处耘,生于后梁贞明六年(公元920年),卒于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是协助赵匡胤建立宋朝的功臣。村里洪福寺现存一块金代石碣《尚书礼部赐洪福禅院牒碣》,是上党区现存唯一一块由尚书礼部赐予的牒碣。
人文兴盛的李坊村,也是出了名的爱干净。2023年11月,李坊村被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23—2025年山西省卫生村。2020年8月,李坊村也曾获得过“2020—2022周期山西省卫生村”的称号。
现如今,李坊村人又在以新的方式和垃圾作斗争。这是他们“零碳生活”的组成部分。
在村里,一车车生活垃圾经过分拣后,被送入粉碎机,随着机器的轰鸣,这些垃圾与人畜禽粪污按照比例混合搅拌后,会发酵腐熟成为肥料,用作农田底肥。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种类也日益多样化,简单粗放的垃圾处理方式,对土壤、水源和空气造成严重污染,影响农村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李坊村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仅让本村产的垃圾就地消化利用,降低碳排放,还能消耗周边20多个村的生活垃圾70余吨,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环境。”村委会主任郭孝斌说起这事,脸上全是骄傲。
据介绍,去年,通过垃圾、粪便制造的底肥替代化肥,李坊村共减少化肥使用量300多吨。
实现农村用能“内循环”
李坊村在减少农业活动碳排放的同时,积极降低能源活动碳排放,加快打造近零碳排放场景,初步实现了农村用能的“内循环”。
农村的秸秆,用不了、烧不得,其处理曾是一大难题。但现在,李坊村的秸秆有了更好的处理方式。
李坊村对村里的供热锅炉进行了改造,秸秆打捆后,可以直接投入生物质锅炉燃烧供暖,替代传统的燃煤锅炉供暖。现在,村里一半的居民已经实现了清洁供暖,每年能消耗秸秆2万多吨。
分布式屋顶光伏,也是李坊村实现能源内循环的重要手段。在村民郭小伟家中,一块块太阳能光伏板,从屋顶直排到院墙顶部。总计21千瓦功率的光伏板,不仅能够发电,还能提高房屋的保温效果。郭小伟告诉记者,自家的太阳能光伏板,每月能发电1600千瓦时,不仅能满足家里的用能消耗,还有富余发电可以卖给电网。
现在,李坊村报装的屋顶光伏已经超过30户,年发电量超过了村里的年耗电量。“光伏板要定期清理,发电效率才更好,这是我们的服务电话,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和我们联系。”记者采访时,恰遇上党区供电公司共产党员志愿服务队在李坊村开展服务。当天,服务队队员们查看了光伏板、计量装置、线路、配电柜等,还为村民讲解了安全用电、保护电力设施等方面的知识,为村民们的低碳追求提供了帮助。
抱团打造近零碳场景
在李坊村,生活污水净化设施同样让人耳目一新。本村及周边区域污水的有效处理,让农村的生活环境更清洁,生活方式更节能。
在追求零碳生活的路上,李坊村并非单打独斗,而是与荫城镇中村、王坊村以及河南村等自然村抱团,共同打造山西省农村近零碳社区的示范工程。这一工程将进行统一规划与统一建设,着重推进生物质发电项目、新能源发电项目、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项目、种养循环项目以及“智碳星”能源控制系统等项目。
该项目由山西易通环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运营。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减少碳排放,还将引领农民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助力农民增收致富。项目还将探索运用新技术计算农村可能产生的碳排放以及可能产生的能耗,为节能减排作出实时决策和行动指引。
李坊村的变化,当然不是无源之水。其得益于国家大力推动的“双碳”行动,也来自省市县的层层落实。其中,上党区立足高质量发展,把产业发展的重心放在绿色煤炭、数字装备、中医药、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并提出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的约束性指标,让绿色发展的成色越来越浓。
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生动画卷正在渐次铺展开来。
本报记者李家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