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聚焦·晋城

2024“行走中国·报道中国”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山西行——

“这就是让人着迷的晋城”

  • 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记者走进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终端产业园,参观山西智绘沧穹科技有限公司的“机器狗”表演。 王天晓摄

  •   初秋的晋城,天高云淡,万物竞秀,山水迷人。
      8月7日至10日,2024“行走中国·报道中国”海外华文媒体山西行采访活动走进晋城市。几天里,来自10余个国家的20余位海外华文媒体高层、记者编辑深入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了解光机电产业发展情况;行走古堡古建之中,见证时光沉淀下的历史底蕴;探访美丽乡村,领略乡村振兴崭新图景;参观非遗展示,感受独属晋城的文化脉动……
      海外华文媒体记者们用脚步丈量晋城,用他们敏锐的眼光、独特的视角,捕捉晋城的迷人瞬间,感受晋城的风貌之美和奋进之音。

    看产业
    “晋城的科技成果,令人瞩目”

      在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记者们先后参观了山西智绘沧穹科技有限公司和山西星心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科技成果展示大厅里,大家与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各类智能服务机器人互动得不亦乐乎。
      “这清扫机器人打扫得也太干净了。”
      “快看这只电子狗,通过设置竟然可以实现与人的实时互动。”
      “智绘沧穹这家公司,竟然拥有各项核心专利近100项,还可实现年产光学模组50万件、机器人10万件……”
      通过参观采访,大家对晋城光机电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表示惊叹。“真切感受到晋城发展光机电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并且,晋城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绝不是徒有虚名,这里的很多研究成果都是国家级的,真是意想不到。”罗马尼亚《欧洲侨报》副社长孙雨梅说。在来到晋城之前,她一直认为晋城的产业以煤炭为主,没想到在晋城还能看到很多引领国内科技发展潮流的高精尖科研成果。
      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绿色工业园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这里用晋城1%的国土面积,创造了15.2%的GDP、18.5%的工业增加值,88%的进出口总额和98%的高技术制造业产值,这里已成为晋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主引擎、主力军。
      “在晋城不仅有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并且这里企业的发展势头让我非常惊讶,诞生出众多令人瞩目的科技成果。”《非洲时报》常务副社长、总编辑梁铨说,期待晋城的高科技企业能创造更多创新技术,生产出更多的高科技产品,从而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高科技领域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访古堡
    “一天按下快门2000次”

      晋城是文化之城,千年文脉源远流长。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宋金以前木结构建筑58处,有22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特别是沁河流域分布着117座古城堡、15万间明清古建筑。
      采访中,记者们先后探访了砥洎城、湘峪古堡、皇城相府等特色明清古城堡。各不相同的古堡、古建,既是先人的智慧结晶,也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传承。记者们行走其中,感受太行古堡的雄奇与美丽,感知太行文化的厚重与深邃。
      澳大利亚华文媒体亿忆网总编辑王冠仑曾去过全世界120个不同的国家采风采访,国内他也跑遍了近200个城市。“但晋城给我带来的震撼是独一无二的。”王冠仑说,他想象中的晋城应该是黄土高坡黄沙遍地的样子,但来了之后才发现这里山清水秀,“满眼见绿,这就是迷人的晋城。”
      作为一名摄影师,晋城的三座古堡让他印象深刻。“为了拍好晋城的古堡,我一天按了2000多次快门。”王冠仑说,他办过影展,出过影集,经常会把自己采访中拍摄的照片做个集合收藏起来。“关于晋城古堡的照片,以后也一定会出现在我的影展中。同时我也是国外一些大型图库的供稿人,希望能够通过不同渠道,向全世界展现晋城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百姓生活。”
      活动结束,王冠仑不打算离开晋城,他已经提前租好了车辆准备继续在晋城自驾游。“晋城的美,我还没有拍够,这个月底,我将带着朋友们,再来晋城。”
      秘鲁《秘华商报》总编辑谢允亭曾参观过不少西方的古堡,“西方的古堡无论从规模还是防御功能,都没办法与晋城的古堡相提并论。”谢允亭说,晋城的古堡群设计理念超前,面积规模庞大,细节中处处都能看到古人的智慧。
      “来晋城采访,不虚此行,尤其是在古堡里看到了很多有名的文物。”埃及《中国周报》副社长朱新娥说,最让她感兴趣的是皇城相府的字典博物馆。“我们从康熙字典中找到了文脉的源头,所以我觉得,皇城相府是值得仔细参观的,有机会我会再来晋城,也希望在这次的报道采访中,发挥我们双语平台的报道优势,将晋城的美展现在世界人民的眼前。”

    话非遗
    “我要买下来作为永久纪念”

      珐华,是山西民窑生产的彩釉器,具有独特的山西地区风格和特殊的装饰效果。晋城的乔氏珐华,承接唐三彩余韵、宋辽彩遗风,开创了独特的珐华彩釉、立线装饰工艺和烧造技术。2011年,乔氏珐华陶瓷传统手工技艺被列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乔氏匠人用世世代代的智慧成就了珐华之美,其中的故事,让海外华文媒体记者们心生感动。
      “通过采访,我们能感受到珐华的每道工序中都倾注了陶瓷工匠的心血与汗水,每个图案都凝结着非遗传承艺人的探索及追求,每件作品都折射出传统文化的脉络和厚重。”柬埔寨《柬华日报》副总编杜冰玉说,她是第一次见到珐华这样大气鲜艳又特别有工艺感的非遗作品,在她眼中,每件珐华的单品都很出彩也很经典。在现场,杜冰玉进行了珐华制作体验,“亲自体验才能感到非遗传承的不易,制作中看似简单的线条,但普通人却很难把握。”杜冰玉说,珐华的每件作品中都蕴含着大国工匠的精神,只有真的热爱,才能坚持传承。
      珐华的艳丽多彩同样吸引了日本《留学生新闻》副总编龙丽华,在展台前,她与一对珐华耳饰“一眼结缘”,在与工作人员沟通后,果断买入。“珐华工艺制作的耳饰色彩艳丽,做工精美,我一看到就喜欢得很,我要买下来作为永久纪念。”龙丽华随即将珐华耳饰进行佩戴,“以后看到这对珐华耳饰,就能回忆起在晋城采访的点滴。”
      在晋韵堂铁壶的生产车间,海外华文媒体记者们目睹了铁壶精湛的制作工艺,同时被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所吸引。在了解到泽州铁壶与日本铁壶的差异与区别后,记者们感叹:“这才是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
      欧洲新侨网副总编郭纪鹏非常喜欢铁壶,此前就深入了解过铁壶的制作工艺。“之前我只是在国外看到过铁壶的制作工序,如今在晋城看到这么完整的制作流程,感到十分惊喜。”郭纪鹏说,泽州铁壶的设计制作,不同程度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还有一些山西本土的文化元素融合在其中,这让他感到十分难得。“一把小小的铁壶,让我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保留,也体现了晋城对于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我将通过采访报道,让更多的人能够来领略晋城非遗中的中式文化之美。”
      一次采访,让海外华文媒体记者们不仅感受到了晋城经济的蓬勃发展,还深入了解了晋城的民俗文化和百姓生活,记者们看到的是真实、立体、全面的晋城,他们也将向世界传递出更多关于晋城的精彩声音。

    袁泉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8-19期

    • 第2024-08-18期

    • 第2024-08-17期

    • 第2024-08-16期

    • 第2024-08-15期

    • 第2024-08-14期

    • 第2024-08-13期

    • 第2024-08-12期

    • 第2024-08-11期

    • 第2024-08-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