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城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以“集体增收,群众受益”为宗旨,打造“农村产权交易+智慧农经三资监管”省级示范平台。客户可在交易中心随时咨询办理业务,并获得及时审核、审查、审批等便捷金融服务。
晋城市城区在各个村(社区)制发“集体资产资源点位航拍公示图”,对集体“三资”具体位置、经营现状进行标注,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举报。图为城区北街街道古书院社区。
晋城市城区乡村、社区到处生机勃勃,一派和谐兴旺景象。图为村容整洁的西上庄街道玉苑村。
曾经,这里的涉农信访频发,矛盾纠纷不断,现在已大幅下降,“三资”领域持续“零上访”“零纠纷”。这些,是发生在晋城市城区令人惊叹的改变。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提出明确要求,晋城市城区的实践是否能为相关改革提供借鉴?带着问题,记者进行了探访。
理清杂难挖“病根”
以一招直抵症结
“自从有了平台,我们的集体经济事务公开透明,运行顺畅高效,群众满意放心,也让我们干部清白安心。”城区北街街道中后河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闫晋丽说。“平台真管用,大家关心的事都弄得明明白白,村里的经营一年比一年好,大伙的分红也一年比一年多。高兴还来不及,哪还有人上访。”南街街道驿后社区居民李竹梅满脸欣喜。
走进晋城市城区社区乡村采访,干部群众纷纷述说变化,句句不离“平台”。他们口中的“平台”,就是该区打造运行的“农村产权交易+智慧农经三资监管”省级示范平台。而这,正是带给这里社区乡村深刻改变的“关键一招”。
时间回到5年前。“2019年,我们在进行全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时统计,辖区142个行政村和社区的集体经营性资产规模达到了20多亿元,占到了全市的近1/3,但整体盈利只有1.7亿元。更为严峻的是涉农信访,一年不下50件,已成为影响基层稳定的最大隐患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制约。”说起晋城市城区曾经的窘境,副区长郭晓晨记忆犹新。
抱着“金饭碗”过“苦日子”,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各种严查、各种治理,为何逃不脱越查越多的“怪圈”?改革势在必行,又该从哪里着手?带着这些思考,刚刚到任的晋城市委常委、城区区委书记孙世新带头在全区展开了一场大调研。
不少村社集体资产底数不清、权属不明,引发矛盾争议;许多集体土地、农房、宅基地等资源资产闲置浪费,集体和群众利益严重受损;一些村社资产处置随意,运营能力差,资金账目不透明,收益分配不合理,干群关系紧张,严重影响发展……纷杂的矛盾问题通过大调研摆在桌面,但怎么改,却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和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孙世新说,“我们的改革不能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老路,必须要找到治本之策,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调研的结果中梳理,所有问题都指向一个焦点——‘三资’管理。这无疑是改革的关键。”
孙世新的认识和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郭晓晨说:“资金、资产、资源‘三资’,是村社集体赖以生存发展的‘家底’,是事关群众核心利益的焦点。一系列问题正是由不规范的‘三资’管理引发。特别是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三资’规模加速扩大,滞后的管理方式使得问题更加突显。这正是当时城区的症结所在。”
“病根”被挖出来,全区上下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晋城市城区由此展开势如破竹般的“三资”管理改革攻坚。区委区政府高位布局谋划,按照国家和我省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等相关政策,带领相关部门大胆先行先试,全力探索打造符合城区实际、高质效运行的“农村产权交易+智慧农经三资监管”平台。而后续的运行也充分证明,这“关键一招”发挥出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积极成效。
“一分不落”上平台
从源头消除隐患
走进城区北街街道古书院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幅“集体资产资源点位航拍公示图”悬挂大厅,分外显眼。“社区集体所有资源资产的具体位置、经营现状都标注在上面,所有人直观可见。”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郭军会说,“不仅是资产、资源,还有资金账目入出,这些全部‘一分不落’地进入了全区统一的‘三资监管平台’,接受实时监督。”
“一分不落”上平台不是古书院社区的特例,而是晋城市城区所有农村、社区的标准规范。
“想要实现‘三资’高质效管理,摸清家底无疑是基础和前提。”城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景军胜告诉记者,2021年年初,该区迈开“三资”管理改革步伐,第一步便是从全区村社“三资”起底性清查开始。“虽然之前我们也按照要求多次开展过‘三资’清查。但说实话,大多是‘你报我录’,难以做到精准无误。但这次清查与以往不同,区委区政府抱着抽钉拔楔的态度和洗肠涤胃的决心。”景军胜说。
组建由农业农村局牵头,自然资源、住建等11个部门协同的工作专班,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深入各个村社实地核实清查;从资产资源位置、价值、数量,到权属关系、经营现状,以及每一份合同、每一笔资金全部一一对应编号以数字化的方式登记入库。通过半年时间攻坚,该区全面梳理查清辖区142个村社的“三资”状况,79.1亿元的各类资产、22万亩的土地资源以及所有资金账目入出全部进入平台。这一过程中,该区还完成对2915份村社集体经济合同的全面摸排,对492份不规范合同进行整改,收回欠款2311万元,化解村级债务5653万元,清收债权1625万元。
“我们的‘三资’清查不是‘一阵风’,而是‘四季雨’。”景军胜说,以此次清查为契机,全区形成了统一的“三资”数字化台账规范,并顺势在各镇(办)设立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农村经营管理服务中心、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三个机构。“更有力的是区委区政府亮出的‘两把利剑’。”景军胜解释道,一是在各个村社制发“集体资产资源点位航拍公示图”,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举报;二是由社区集体党组织负责人对清查结果签字承诺,但凡发现任何隐瞒作假行为的,无论价值多寡,一律先行免职再予纪法追责。
利剑在手,秋毫明察。由此,晋城市城区真正做到了村社“三资”“一分不落”上平台,并且从制度、方式、责任分工等方面全面理顺了怎么管、管什么、谁来管的底层逻辑,从而确保了从源头上消除隐患,更为平台高质效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交易监管全闭环
用机制管住“乱作为”
挂牌4321笔,成交3222笔,成交额1.51亿元。这是截至今年7月31日,晋城市城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运营成绩单。
“自从2021年6月正式上线运行以来,平台就成为全区所有村社集体资产流转交易的唯一渠道,真正做到了‘平台以外无交易’。同时,每笔交易的信息发布、流程规则、交易鉴证等全部统一,服务、价格、监督等全过程公开,压缩掉了暗箱操作的空间。”城区纪委党风室主任王晨说。
前不久,来晋城经商的侯坤欲租赁一处属于城区岗头村的集体场地。在城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提交报名,缴纳保证金,拿到竞价回执单,几天就办完了全部流程。“这样的交易真实可靠,程序简单透明,我没有任何顾虑。”侯坤边说边用手机登录“晋城市农村产权交易网”向记者展示。只见网页上,项目位置、影像、底价,村集体的“四议两公开”文件等资料详尽不已,竞价信息、中标公告、成交公示等信息一览无余。“能不能拿得到得看明天下午的竞价,但可以肯定的是,谁也做不了假。”侯坤说。
“实际上,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并不是新鲜事物,关键要做到规范、彻底、高效。为此,我们在组织保障、制度支撑、规范运行等方面下足了功夫。”王晨告诉记者。
在组织保障上,该区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纪委监委、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农村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协同镇(办)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交易全过程进行审核、指导、监督;在制度支撑上,制定出台《关于在全区进一步规范农村(社区)集体产权流转交易的通知》《晋城市城区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晋城市城区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经营权流转交易规则(试行)》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并持续完善夯实;在规范运行上,编印《晋城市城区农村产权交易操作手册》,对村级资源资产交易涉及的拟订方案、立项预审、信息发布、组织交易、合同签订、资料归档等14个环节全部明确操作细则和标准模板,让干部群众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同时依托“晋城市农村产权交易网”统一对外发布信息,运用“晋来办”微信小程序开展线上公开竞拍,在做到“一道门”进出、“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理的同时,实现全流程公开透明、留痕可溯。
特别是注重把好“规范交易底价”“保证资金到位”两道关,该区明确要求所有交易在进入平台前必须充分调查资产周边市场价,并通过股民代表会议研究确定交易底价,防止“低价出租”;要求所有受让方竞价前须预交保证金(一年租金)到产权交易平台账户,成交3日内平台将资金转入村(社区),防止“虚假成交”。
与此同时,平台还设置记账进度、合同到期、大额资金支出等多方面风险点预警,依托对业务数据进行自动抽取、整合、汇总、监测、分析,为“三资”监管提供风险自动识别、自动预警、窗口提醒和交办处理等功能,进而形成了一套“资源资产全部入库—到期合同自动预警—交易系统进行交易—完成交易签订合同—返回系统静态管理”全流程交易闭环监管体系。
堵塞漏洞,铲除掉随意处置资产、账务不透明等乱象滋生的土壤,带来的是阳光透明、干群互信。王晨告诉记者,从平台正式运行以来,村社“三资”领域信访再无新增,持续实现“零上访”“零纠纷”。
“市场+金融”双驱动
强引擎赋能乡村振兴
开发区街道郝匠社区的一栋办公楼长期闲置,在平台的链接推动下成功盘活交易,为社区增加收入260万元。东街街道东关社区的太行路市场,通过平台45轮竞价,租金从80万元拉高到了136.2万元。而西街街道景西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则从平台上获取到1350万元低息贷款,以此购置的商铺,每年仅租金即创收80多万元……城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景军胜告诉记者,3年来,该区通过平台累计为各村社集体增加收益4000多万元,增收比例近40%。
“我们的平台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效果,得益于一套创新模式,这就是‘市场+金融’双驱动。”景军胜说,“一方面是资产资源管理交易的‘应进必进、应竞必竞’,使得市场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得到了最大程度发挥,有力保障了资产保值增值。而另一方面则是我们鲜明的特色,引入了第三方金融机构——晋城农商银行承担集中、统一、免费的具体运营服务。这种方式不仅方便交易结算和监管,节省政府和集体成本,更关键的是丰富了‘三资’的金融属性,使平台效能得到了进一步放大。”
晋城农商银行项目负责人贺晓洁进一步向记者解释,“在进行产权交易的同时,客户可在交易中心随时了解咨询,获得及时审核、审查、审批等便捷金融服务,而随着平台的数据沉淀,更让我们充分激活了金融服务潜能。”
针对集体发展,平台拓宽抵押担保方式,提供农经贷、农股贷、集体资产股权质押;针对平台交易主体融资难,推出租赁贷、乡村振兴青年贷;针对农户需求,开展全辖区整村授信服务,以授信“贷”动发展。贺晓洁告诉记者,截至今年7月底,晋城农商银行通过平台已累计办理投放各类贷款6400多万元,完成辖内45个行政村的整村授信,总金额达14.88亿元。
“市场+金融”双驱动,让平台成为村社“三资”保值增值的“聚宝盆”,更成为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乡村振兴的“强引擎”。3年间,城区142个村社的集体经济年收入从普遍不足30万元,达到了80%的村社超过50万元,50%的村社超过100万元。
集体发展的同时,更要保障群众充分受益。记者了解到,该区在全区村社集体推行了一项政策:集体经营性资产增收部分的70%必须当年兑现分红。“这不仅是发展的目的,更是发展的保障。”孙世新说,“这么做,不仅实现了群众直接受益,反过来更增加了群众对监督和参与集体事务的自觉与热情,由此形成一个相互促进提升的良性循环,从而有效激发基层同心向上的内生动力。”如其所言,记者在采访中所见的城区各个乡村社区,群众获得感满满,干群关系融洽,发展动力澎湃,到处和谐兴旺景象。
“事实证明,创新‘三资’管理正是治本之策,抓住这个关键,就抓住了遏制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关键,抓住了基层治理和社会稳定的关键。搭好、用好‘三资’管理平台,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一招,更是夯实党执政根基的有力抓手。”孙世新表示,该区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坚持不懈深化“三资”管理改革,不遗余力创新推进“农村产权交易+智慧农经三资监管”省级示范平台建设,努力蹚出新路子,提供更多可供借鉴的“晋城城区经验”。
本报记者王天晓
本版版式/制图:刘铁军 路彦青
本版图片由宁绍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