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要闻

【一线调研】让青春之花在田野绽放

——长子县抓实大学生到村(社区)促成长助振兴

  • 到村工作大学生卢世荣(左)在慈林镇龙泉村与村民一起制作红灯笼。本报通讯员摄

  •   从大学生到基层服务人员,从校园的象牙塔到乡村的泥泞路,从校门到家门再到“百姓门”。他们,为农户送去专业技术、为企业送去贴心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活力。
      初秋时节,热浪中夹着几分凉意。行走在农业大县长子县广袤的田野上,丰收在望的喜悦背后,一些年轻的“后浪”成为涌动在这片古老大地上别样的风景。
      近年来,长子县按照省委“乡村振兴万人计划”工作要求,着眼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全力构建起全过程管理、全链条培育、全方位使用的乡村振兴人才管理培育体系,全力实施“雏雁展翅、振兴乡村”计划,全力推动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绽放青春,为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培养了一批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生力军。

    优政策——全方位引智聚人才

      协调民政人员帮助村民办理低保户手续;协助镇执法队整改“散乱污”企业;入户宣传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1994年出生的王楚钧,从对农村工作的一无所知到成为村里发展特色产业“助推员”、村级财务“报账员”、乡村治理“网格员”,几年时间,经历许多风雨,王楚钧已成长为一个基层管理服务的“小行家”。
      “小王年纪虽小,学习能力可强着呢!报账工作明细清晰,管理工作规范透明。我们是看着小王成长起来的,进步很大!”孟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郭彦龙说,今年已是王楚钧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报账员的第五个年头。
      大学毕业后,王楚钧在城市私企做过文员,也干过其他工作。2021年长子县发布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招考信息,被优厚的政策吸引,带着热爱和憧憬,王楚钧一路过关斩将,走上了这个工作岗位。
      和王楚钧一样,许多报名到村(社区)工作的大学生,被长子县出台的鼓励大学生基层干事创业的政策所吸引,选择了将基层作为实现理想的地方。
      近年来,长子县坚持真心换真情,出台政策为大学生干事创业提供最优环境,县财政每年列支100万元,专项保障大学生教育培训、活动组织;县里全面落实乡镇人员补贴、交通补贴等待遇,集中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为了让大学生安心工作,乡镇周转房优先保障,村级按照每人一室、一桌、一椅、一柜、一电脑的标准,保障大学生办公条件,改造11个乡镇文化站,为他们提供集学习、运动、娱乐于一体的场所。
      与此同时,县里进一步修改完善《长子县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将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纳入全县人才培养计划,对符合引进高层次人才政策的,享受人才公寓、人才补贴等相关待遇;对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按照引进高层次人才政策协助解决配偶、子女随迁工作;对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大学生优先提拔重用、评优评模、晋职晋级,全方位留才用才。
      长子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喆介绍:“2022年至2023年,长子县先后引进289名大学生到村(社区)工作,对他们实行提级管理,县乡分别成立管理办公室,成立到村工作大学生联盟,组建13支到村工作大学生先锋队,出台专门管理办法和五年成长计划,制定村情调研、课题培训等10项工作制度,建立‘一人一档’成长档案,助力到基层工作大学生成长成才。”

    搭舞台——实打实培育助成才

      南陈镇西峪村地处该县仙翁山脚下,土层深厚,土质肥沃,这里家家户户都从事梨树种植,素有“梨乡”之称。眼下正是黄梨生长的关键时节,最近,到村工作大学生康晓东又钻到梨树下做起了黄梨的“小保姆”,全程监督管理,细心呵护黄梨健康成长。梨园也成了他增长技能、服务乡亲的舞台。
      康晓东是土生土长的南陈镇人,到村后,他立足实际,与村“两委”一同谋划销售黄梨产业,实现了线上线下销售双赢。
      康晓东还主动对接当地西部壮大集体经济蔬菜大棚示范区建设项目,走遍农户家中宣传“一县一业”惠农政策,讲解补贴政策以及项目办理手续、流程;配合南陈镇西部山区10个村集体联合建起21座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园区建成后将增加350万余元的集体经济收入,带动200余人就业。
      如何让其他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像康晓东一样在广阔天地有所作为?长子县聚焦项目建设、产业转型、文旅发展等全县重点工作,高标准打造5个县级、10个乡级有实体、有产业,可实操、可复制的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实训基地,定期分批选调大学生入驻培训,定期组织科技人才、各类企业、职能部门开展送学上门、创业指导等活动,不断提升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干事创业能力。
      有项目支撑的舞台,也有资金的支持。长子县拿出真金白银设立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创业基金,鼓励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以项目执行、项目监理等身份,带资金、带项目到农村领办产业项目,推动乡村振兴。
      一个红马甲伴随四季,一双勤快腿走村串户,一张含笑脸温暖乡邻。在1600多口人的宋村镇东郭村,没人不认识到村工作大学生贾紫薇。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她不但将“六大员”职责履行得称职到位,还融入村级事务管理的各方面、全过程。
      作为长子大青椒核心产区,东郭村有15个田间交易市场。每到盛产期,各路商户云集田间地头,不但影响交通,还容易造成蔬菜积压,建设一个高标准交易市场迫在眉睫。
      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项目资金很快到位,工程即将开工,但由谁来跟进监督?贾紫薇接过重任。从财务报表到现场项目监理,从市场建设到冷库完善,她把自己融进事业,既保证了工程快速推进,也让自己在实战中得到锤炼。
      去年年底,村里又引进“有来头食品公司”,生产“诸事顺利”猪头肉和优质陈醋。贾紫薇自告奋勇担任公司的宣传员,并和大家一起精心布设展厅,将诸多长子特产汇聚一堂,成为对外宣传的一张亮丽名片。
      “把村里的事务交给他们,我们放心。”“这几年村里的发展,离不开她的付出。”“无论大事小事找小贾,一定没错。”这是东郭村村民对贾紫薇的评价。

    创机制——针对性使用留人才

      在黄涛最初的预设中,自己的人生与乡村并无太大关联。然而,乡情缱绻、亲情所系、政策所引,结束三年“北漂”之后,他选择回乡就业,成了一名到慈林镇东马户村工作的大学生。一年多时间,黄涛从时尚的“北漂”变成了肤色黝黑、农味十足的“田把式”。
      对于黄涛来说,“导师帮”制度,是让他迅速成长的“催化剂”。
      2022年9月,初到村里,千头万绪,黄涛甚为迷茫。作为导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会峰拍拍他的肩膀,说“跟着我,慢慢来。年轻人,一定行。”
      根就要深深扎进泥土。除协助张会峰处理村里的日常事务外,黄涛一得空就往村民家里跑。拉家常、帮干活、摸实情,慢慢地,他竟然和老乡们“混”得像一家人。
      一年下来,黄涛黑了,也瘦了。但东马户村180亩旧村复垦工程顺利完工;由他引进栽种的50亩优质酥梨树繁花盛开,12亩黄花菜长势喜人,20座香菇大棚拔地而起。
      坚持“县管、乡评、村用”原则,长子县创新机制将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列入全县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分级训、导师帮、上挂带、实战练,助力他们快速成长成才。
      着眼夯实理论基础,建立常态化三级教育培训机制。全面建立县乡村三级联训机制。县级采取一年一轮训、半年一座谈、一月一讲堂的形式,定期为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充电赋能。乡镇组织好晨课阅读、每周一学、半月讲堂等活动,抓好日常教育培养。村级结合“三会一课”等,常态化抓好教育培训。
      促进迅速转变角色,建立“四个一”导师帮带机制。长子县一对一组建由“1名乡镇科级干部、1名包村干部、1名村‘两委’主干、1名熟悉工作老干部”组成的“四个一”导师帮带团队,通过陪同走访调研、定期交流研讨、季度点评等方式,手把手教、实打实带,实现老带新、同进步。
      立足开拓思维眼界,建立跟班式上挂锻炼机制。结合工作实际,长子县每年有计划地选派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到乡镇“五办一站两中心”、县级涉农部门、上级有关单位和经济发达地区上挂学习锻炼,拓展思维、开阔眼界、增长才干。
      让责任带动青年人成长。长子县全面梳理盘点农村工作事项,创新体制机制,将到村工作大学生全部安排到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岗位,协助村“两委”主干具体负责信息宣传、财务报账、网格管理、“三务”监督等实质性工作,加大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力度,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干事创业的热情更高、力量更足、活力更盛。

      李全宏 张月 刘盼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9-01期

    • 第2024-08-31期

    • 第2024-08-30期

    • 第2024-08-29期

    • 第2024-08-28期

    • 第2024-08-27期

    • 第2024-08-26期

    • 第2024-08-25期

    • 第2024-08-24期

    • 第2024-08-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