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一束光
初识蔡仲德老师,是在入学不久的新生形势报告会上,时任学校党委副书记的他,中等身材,衣着朴素,双目炯炯有神,略带上海口音的普通话抑扬顿挫,旁征博引,幽默风趣,不时赢得现场同学的阵阵掌声。
与蔡老师相识,缘于校医院的一次偶遇。门诊排队挂号时,旁边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主动关心地问我:同学叫什么名字?身体哪不舒服?哪个专业?几年级?老家在哪?我一一作答后才认出来,他就是大礼堂里给大家作报告的蔡老师,顿觉诚惶诚恐。
与蔡老师相交,则是从他的一封来信开始。一天课间休息时,班级生活委员给我一封落款同济大学党委的信件,满怀惊奇地打开,里面有一份大学校报、一份便笺,原来是我写的一篇文章在校报上发表了,蔡老师第一时间给寄过来,同时写信勉励我努力学习,课余坚持写作。
按说校领导看到自己认识的学生在校报上发表习作,即兴鼓励一番,事情也就告一段落了,没想到的是,我和蔡老师的友谊之船这才刚刚启航。
这以后,班级信箱里经常有蔡老师的信件,里面既有大礼堂专家讲座、校园“十大歌手决赛”的门票,也有他发表的一些文章,还有三言两语的简单问候“期中考试成绩如何”“假期如何安排”等。后来又告诉我他在行政楼的办公室位置,说他周末一般都在,有时间可以过去聊聊。
从此,同济行政楼四楼最里面朝南的那间办公室的灯光,像一缕冬日暖阳,温暖了我整个大学期间乃至后来漫长的人生之路。来自黄土高原,懵懂迷茫的农家娃与一位德高望重、知识渊博的高校领导开始了40年的“忘年交”。
记不清有多少个周末时光,静悄悄的行政楼里,我和蔡老师促膝长谈。家国历史、时事政治、学习生活、理想现实,都是我们交流的话题。迷茫困惑时,他能指点迷津,拨云见日;沮丧悲观时,他循循诱导,给你力量,我的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就是在他的启迪下写就的。
熟识后我才知道,蔡老师新中国成立前就参加了党的地下工作,抗美援朝战争中受伤回国,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来同济任教,是一位资深老革命,对他更是发自心底的崇拜与敬仰。而蔡老师得知我家境贫寒,艰苦求学的经历后,对我的学习成长也是愈发关爱。
美好的大学时光,在蔡老师无微不至、春风化雨般的关怀、教诲下转瞬即逝。毕业时,我送蔡老师一个笔记本,扉页留言:“难忘同济难忘您,只为情深只为真”,蔡老师回赠一本相册,留言是陈毅诗句“应知天地宽,何处无风云;应知山水远,到处有不平。”
毕业后,我分配回山西工作,虽远隔千里,但我俩一直保持书信往来,直到近些年手机普及之后。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取得的成绩,我都第一时间向老师倾诉汇报,他有新出版的著作总是第一时间给我寄来,每年新年互寄贺卡问候更是延续多年。我结婚那年,他来山西开会,特地送我一对情侣表以示祝贺;我有机会到上海出差都会去看望老师,他总是热情接待,每次饭后送我到地铁站,总是连买票的硬币都准备好了。
遗憾的是,几年前去上海看望过老师后,一直再未谋面;还有他的两个心愿,一是有机会来山西到大寨看看、二是他在希望工程资助的一名山西籍学生的就业问题,都未能帮助实现,愧对恩师。
40年时光飞逝,如今,我也已从青春年少迈向六十甲子,即将退休。回望来时之路,如果说同济像一盏灯,照亮了我的世界;那么,作为我的导师、亲人,蔡老师更像一团火,温暖了我的心灵;像一颗星,启迪我仰望星空、踔厉奋发!虽一生默默无闻,但幸有同济人严谨、求实的作风,更有蔡老师的大爱精神、师德修为、家国情怀,给我信仰和方向,鞭策激励着我在工作生活中兢兢业业,尽心尽责。可以自豪地说,自己走过的每一步都坚实,都算数,都无悔!
温彦平
有幸遇到你
前不久与朋友小聚,有新朋友来自某中学,我告诉他,那所学校有我的老师,尊姓熊,大名年聪。我向他举起了酒杯:“为了熊老师,干了这一杯”!那是我第一次喝酒,为了当年的恩师。尽管已是许久不见,但他在我脑海里的影子,却愈来愈清晰。
后来与老同学敏子通电话,我问她,还记得那首歌吗?当年熊老师教我们唱的:“蒙蒙细雨,点点滴滴,唤醒我多少童年的回忆;每天醒来,饭香扑鼻,妈妈的身影那么美丽……”
那是一首歌颂母爱的歌。那节课学习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熊老师声情并茂地怀想自己的学生时代,他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他的言语或激昂、或深沉,引起我们情感的强烈共鸣。讲台下,好多女生的眼眶渐渐湿润。泪光中,熊老师挥舞着双手带我们一起放声歌唱:“妈妈呀妈妈,孩儿在歌谣中,报答着你……”
那是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我们共同唱响了一曲母爱的颂歌。激情飞扬的老师,向我们传授的不仅是书本知识,更以独特的方式引导我们学会感恩。
我对敏子说:“对熊老师,我是一生也难以忘记,记得当年……”
“当年你是他最钟爱的学生。”敏子抢过话头,“他对你的人生有极大的影响力。”
20世纪90年代初我跨进职中大门,第一次见到熊老师。
职校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听说我读初中时是学校的文娱活跃分子,从此对我委以重任。学校成立了广播台,他选我当播音员;学校举办文艺晚会,他选我当主持人;赴校外参加社会实践,他安排我当领头人。高二时,熊老师推荐我参加镇里的“双学”演讲比赛,我在赛场上一举夺魁,后被镇里选送参加全县中学生演讲赛,再次荣获桂冠。那一次,我开创了职中学生在县里比赛获冠军的先河,教委领导专程来学校给予表彰。熊老师对我赞不绝口:“感谢你为学校争得了荣誉!”闻听此言,惭愧不已,真正该感谢的是他,是他对演讲稿字斟句酌的润色,是他激情澎湃的言传身教,更由于他对我的殷切鼓励,才使我在演讲台上一展风采。
高中三年,我常代表学校参加各类活动。在一次次的挑战中,我不断地成长,视野越来越开阔,思维越来越活跃,组织能力越来越好,语言功力越来越强。从最初面对几百人演说便紧张万分,到最后竟能在成千上万的观众面前口若悬河。
多年后,我参加了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主考老师听完我声情并茂的讲解,好奇地问道:“请问你曾经是专业讲解员吗?”我笑着摇摇头:“我没有从事过讲解员的工作,但我从中学起就多次登台演讲,积累了丰富的演说经验。”最终我在数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
我常想,如果没有中学时代的积累,没有熊老师的辛勤栽培,那么在全国导游口试中,必将惨遭淘汰。而我的命运,必将由此改写。
人这一生有很多路要走,关键的却只有那么几步,中学时代的培养,让我的一生受益无穷。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在我初进职校时,熊老师在课堂上引用保尔的名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这话令我终身受益。今天的我,已年过不惑,感到欣慰的是没有平庸地度过我人生的每寸光阴。这些年,我在辛苦创业的同时,一直坚持文学创作,实现了精神和物质的双丰收。
熊老师只教了我3年,却影响了我长长的一生。
周成芳
家访
烈日下,路遇朋友,问他忙什么,答趁暑假去几个学生家中家访。我一听有些诧异,都微信年代了,还家访?不过转眼间,曾为人师的我还是由“诧异”转为了“佩服”。
20世纪70年代初,我到县城一所中学任教,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师和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并兼任校团委书记。繁重的工作常常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不过那时年轻,挺一挺就过去了。关键是一个班总有几个“顽皮”的学生让人头疼不已。面对这种状况,倘若不通过家访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难以达到教育效果。于是我决定,无论工作再忙、困难再大,也要去家访。白天忙不过来,就利用下午放学后学生在家、家长下班的时机去家访;急需家访的,上完课丢下备课笔记就出发;遇到家长上班,就去其单位与他们交流……我在与家长、学生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中,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式路径、经验教训。
家访需要时间、需要精力,这就要求教师舍得奉献。一次,借着皎洁的月光,我一连走访了两三个学生家庭,竟然忘记了妻子这天上中班,刚上小学的儿子在家无人照顾。等我回到家时,发现儿子连衣服、鞋子都未脱就上床睡觉了,不禁泪水夺眶而出。这时,隔壁同事进来了,他告诉我孩子回家不见爸妈,哭着要出去找,他就把孩子带回家吃了晚饭。我忙连声道谢。后来,我爱人知道了这事,一连几天都不理我。
有人劝我,家访说得过去就行。正想放弃时,脑海里突然出现了我人生中恩重如山的两个“摆渡人”。
那年春节刚过,年仅45岁的父亲因病抛下我们姊妹离开了人世。家中没了“顶梁柱”,母亲不得不让正读初二的我停学。开学那天,班主任白光华老师见我迟迟未去,又联系不上,便骑车十几里路来我家家访,了解情况后苦口婆心劝说母亲让我复学,但母亲婉言谢绝了。几天后,白老师又拉着马嘉骑校长,马嘉骑校长又叫上队干部,“组团”来我家“家访”。马校长拉着母亲的手:“困难是暂时的,关键是不能耽误了孩子的前程,您放心,孩子到校后一切费用都由学校负担,至于家庭困难,我们乡里、村里也会尽量帮助解决的……”母亲感动得流下了泪水,我也重新回到了我朝思暮想的课堂。后来,我考取了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在县城工作,全家开启了新的生活。
想到这里,我的灵魂好像被狠狠敲打了一下。我明白了,那些需要家访的学生一个都不能缺!否则,我会愧对我的老师和校长,愧对自己“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
辛勤的付出定会有满满的收获。每当看到学生的成长进步,看到班级走在年级前头,我的心里不知有多高兴,觉得自己的坚持值了。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电话、手机、微信、视频等都有了,我以为登门家访没必要了,可我们身边的老师仍在坚持。他们深知,这些通信工具取代不了真情实感的交流。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把儿童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家庭”排首位,家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吴光明
心中的忆念
在我读书的青少年时代,教过我的老师有很多,随着时光流逝,许多人都渐渐淡忘了,但有许多人却始终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更有一些人在后来的生活中,由于共同的职业和操守,使我们结成了志同道合的同志和朋友,我对他们更是深深追念而难以忘怀。许赏勋老师就是这样的我心中永远的师长、同志和朋友。
许老师是我高三学段的数学老师。他刚大学毕业不久,分派到我们这个偏僻落后的山区小县做教师。和其他先后分配到这里的大学生教师一样,都是响应国家号召,要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对我们这些山乡学子来说,他们无疑是我们成长路上的甘霖雨露,是我们攀登知识大山的良师益友,是我们心中崇拜的偶像。
许老师有一张活泼灵动的娃娃脸,圆圆的脸庞似乎还没有脱尽年轻人的单纯和稚气。见人总是爱说爱笑,显得无忧无虑。平时爱打篮球爱运动爱好游戏,生活得既轻松又充满乐趣。其实,他的年龄比我们也大不了多少,一些大龄学生的年龄近乎和他相仿。他和学生很能打成一片,是师生更像是朋友。
他的课堂上同样充满了欢乐。他讲课轻松而有趣味,深入浅出,常寓抽象于有感的生活现象之中,使原本枯燥的数学理念生活化,易于为学生所接受。他寓教于乐,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课堂上时时会传出学生们开心的笑声。在快乐和兴奋的精神状态下,师生们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且效果事半功倍。
我对学识饱满的大学生老师从内心又敬重又羡慕,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交往。加上我偏爱文科,和许老师的关系就更是一般之中的一般了。只是路上偶然相遇,互相停下来说说话。但每次见面,我总觉得老师对我有一种出自内心的关切,言语之中发觉老师对我很是熟悉和了解,这使我在惊愕之中感到一种歉疚。
20世纪80年代,我到县城的学校任教,他的长女正在该校读书,我是他女儿的班主任,我们见面的机会就多了。他人缘极好,众多学生都是他家常来常往的客人和朋友。有感于他对我诚挚的关心和帮助,我与他也越来越亲近。
1986年,老师调至洛阳工作。离开垣曲的时候,大家为老师举办了一场隆重的欢送仪式。各界学生济济一堂,慷慨激情,表达对老师的感激、谢忱和依恋不舍。这以后,我们见面的机会少了,但一直保持着联系。每年的寒暑假,只要有机会,他都会来垣曲住上一些日子。他的长女在这里,学生在这里,挚友和同志都还在这里,他曾经的青春岁月也永远在这里。每当这时,我们和老师久别重逢欢聚一堂,就像逢年过节一样的高兴。
1994年暑假,学校组织教职工去洛阳消夏旅游,许老师一家人热情接待我们,亲自为我们张罗吃饭住宿、联系旅游景点。许老师不辞辛苦,亲自陪同我们去王城公园,去关林,游龙门石窟、游白园,驱车到登封逛少林寺,逛岳王庙……在几天的旅途中,许老师给了我们太多的关照,令我们深受感动。
一晃许多年过去了,我们都渐渐变老,而老师也进入了耄耋之年,且不幸得了老年性痴呆,病情发展迅速,几年过去,竟至失语失忆、不能自理了。2012年5月1日,老师告别了人世间。老师永远是我们心中铭记不忘的良师益友。
王端阳
捧着一颗心来的人
每到教师节,除了感恩我的老师,更想念我的父亲。因为,父亲也是一名教师。虽然他早已过世,但我依然记得他即使病重在床,也时刻牵挂着自己的学生。
那天,邻村有个男孩来找父亲,他曾经是父亲的学生,高考落榜,不知道该怎么办?“复读,当然要复读。”父亲本已虚弱不堪,彼时语调突然变得慷慨激昂,“你要拿出全部力量,再拼搏一次,不管结果如何,都会改变你的人生。你以后再想起来这段征战的热情,做什么都会充满斗志……”父亲越说越激动,而那男孩显然也被深深地触动了。
当时表叔恰好在家,送走男孩,回头对父亲说,做老师的大话真是张嘴就来。父亲微微笑道:“这些话有效。”然后收起笑容,认真地说,“不能说是大话,他现在处在人生的无助时刻,需要有人指他一条路走,让他去做梦。”
“如果梦醒呢?如果梦做不成呢?”
“孩子们需要正能量,老师是照进孩子们心底的阳光,哪怕只是照亮他们面前那一小步路的光,多背一个单词、多做一份题,也是好的。”父亲缓缓地说。
父亲不久后病逝了,但他在九泉之下一定很欣慰。因为那个来找他的男孩不仅考上了大学,在我上小学时,还成了我的王老师。他照顾、支持、鼓励学生们走出学习的困境,激励大家去考重点初中、高中、大学。最终正是凭借不断学习,我才过上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时光荏苒,有次我去学校看望王老师,他却和我聊起来父亲。我这才知道,当年他高考落榜,遭受了许多奚落,正是父亲的鼓励让他重拾信心,通过复读最终考上了大专。
其实王老师大专念的并非师范,也没想过要做老师。毕业前夕,他去一所偏远山区支教,每天面对孩子们无数的问题,在为他们耐心讲解的时候,突然被一双双渴求的眼神击中,似乎看到以往的自己也是以这样的眼神望着他的老师、我的父亲。他不会忘记老师当时给他讲过的那些话,生命垂危的老师用尽全力给予了他坚持下去的信心。那一刻,他决定去做老师,用自己来照亮别人。
成为别人的光源、成为别人的精神灯塔,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这使我再次想起来曾经晕倒在讲台上的父亲,泪水夺眶而出。
没有任何人的成长永远艳阳高照,总会有无法回避的困难与挫折。驱散迷雾,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是教师的神圣使命。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师是捧着一颗心来的人。
锦泠
编后
用生命影响生命
校园里,老师无微不至,让懵懂的学生的学生找到了努力方向找到了努力方向;;病床边,老师谆谆教诲,让落榜的男孩重新燃起希望;农家院里,老师伸出援手,让辍学的孩子改变了命运…………教育就是通过言传身教,用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用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一刻,诗人泰戈尔的温情诗句萦绕脑海:“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请保持心中的善良,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绝望……”是的,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都需要温暖的阳光。而在许多人的成长过程中,老师无疑就是那个把自己活成一道光的人,用爱温暖学生的内心,引领他们走向更广阔的生命。教师节来临之际,把感恩与祝福送给每一位辛勤的园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