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沈佳)9月10日,2024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平行论坛“能源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在并举办,省政协副主席闫晨曦出席并致辞。
论坛以“培育能源新质生产力 助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为主题,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李寿生、壳牌集团首席科学家Alexander、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原院长封松林、中国宝武集团首席研究员张永杰、法国道达尔能源亚太区研发副总裁徐忠华等六位嘉宾,共同探讨国内外能源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为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探索发展全球能源新质生产力开辟了新路径、贡献了新智慧。
本次论坛汇聚顶尖力量,是全球能源领域重要交流平台,充分展现新能源、电力领域原创性、典型性新质生产力,并分享推广前沿技术、创新模式、应用案例;聚焦储能、电力、石化、钢铁等领域,前瞻解读共同探讨战略趋势、技术创新、实际应用等最新发展;推动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构建全产业链条一体化生态,激活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以新能源科技创新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在引领世界能源转型。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要素。要加强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全力打造全球能源科技创新策源地,聚焦煤基资源高端转化、氢能开发利用,加大对能源存储技术和智能电网等新兴领域研发,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系统稳定性。加快推进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加强能源企业与科研院所、机构的广泛合作,以破解能源产业关键技术为突破口,占领技术高地。加强能源领域与信息技术深度利用,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优化能源管理和预测需求,从而实现智能化的能源生产和消费。
大家共同表示,要通过健全协同创新机制、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搭建研发创新平台、推动创新成果应用等多种举措,快速实现能源与高水平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支撑培育能源新质生产力。
发言摘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 谢克昌
GIS—LCA先进技术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GIS—LCA理论目的在于解决同一产品在不同位置生产,碳足迹不同的问题。其先进技术可将足迹评价与地理信息系统融合,能够识别碳足迹在内的足迹空间异质性,能够开展足迹的空间溯源,可助力我国绿色低碳的路径设计。
利用GIS—LCA先进技术可揭示:电煤是煤电的物质基础,分析电煤隐含碳流动更能够从根本上识别区域间能源供需关系。在煤电产业行业,可用于在煤电产业链碳足迹空间溯源中的应用,为政府在统一碳足迹管理方面提供了智力支撑。
目前,已开发全球首款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碳足迹软件,全面融合地理运算,提高空间一致性。“GIS—LCA软件”科技成果经院士专家组评价,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原院长 封松林
人工智能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从萌芽阶段到机器学习再到如今的深度学习,进入了蓬勃发展期。人工智能在多项基准测试中已经超越人类,现在,无论是文字、图像、视频,人工智能都可以进行直接应用。我国人工智能已广泛赋能智能金融、智慧医疗、智能制造、智能能源等19个应用领域。人工智能在企业产生巨大效益,深度影响产业和就业。
依靠人工智能,可以在能源领域各环节,比如智能电网管理、能源消耗预测、能源勘探和开采、故障检测和预测性维护,能源交易和市场分析、环境影响评估、提高能源效率、碳足迹分布和减排策略、电池和储能技术优化等方面进行实际应用。
本报记者程国媛 秦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