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山西始终牢记领袖殷殷嘱托,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勇担新的文化使命,高水平推进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
金风乍起,山河绚烂,文化添彩,一项项山西省群众文化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一场场山西省艺术节经典剧目轮番上演,一个个非遗项目、演出点亮进博会“山西之夜”等省重要活动,一件件精美文物展览、文创产品展示让更多人看到文化山西、大美山西。艺术创作精品迭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果斐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升级、文化产业稳步发展……山西正凝心聚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人民至上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文化强省建设的动力所在。我省文化战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全省现拥有公共文化机构(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万余个,全部免费开放。山西省图书馆是全国唯一一家同时拥有综合馆、古籍馆、少儿馆独立馆舍的图书馆。
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从连续8年“免费送戏下乡进村”到每年举办山西省群众文化活动;从各级各类图书馆服务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到文化馆系统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文化惠民让全省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今年6月14日,“礼赞新中国 逐梦新时代”2024年山西省群众文化活动“美丽乡村”乡村村晚大比拼开幕,揭开了2024年山西省群众文化活动的大幕。戏剧票友大赛、民歌邀请赛、网络摄影大赛等相继登场,这些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活动让百姓生活更有乐趣、更有温度。
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以高质量文化产品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赋能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一场场山西文博会的举办,一次次走出去参加深圳文博会、北京文博会等大型文化展会,不仅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更是精彩展示了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产品、新成果,为山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打开新视野、寻找新机遇、谋求新动能。
守正创新
不断打磨精品勇攀文艺高峰
经典剧目演出、精选展览亮相、精彩群众文化活动上演……9月13日,我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第四届山西艺术节)启动,文艺精品力作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也为节日的山西增添着欢乐气氛。
时代呼唤文艺精品,人民期待文艺精品,紧跟时代步伐,坚守人民立场,山西文艺创作领域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京歌《中华》入选全国舞台艺术优秀节目创作扶持计划,压轴亮相央视2023年元宵戏曲特辑、土耳其国际合唱研讨大会和首届中国合唱大会。话剧《于成龙》、上党梆子《太行娘亲》等受邀参加国家级展演。郑芳芳以晋剧《望海楼台》荣获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至此我省先后有46人、50次摘得梅花奖。陈素琴、成凤英、谢涛、杨仲义等4人入选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
近年来,省作协坚持政治引领深化改革,全省文学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为山西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学创作成果显著,创作出版了展示我省历史文化深厚底蕴的“三晋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展示中国当代小说山西经典的“三晋百部长篇小说文库”、展示“山药蛋派”一代经典的“山药蛋派经典文库”和“晋军崛起”一代经典的“晋军崛起精品典藏”、展示我省文化旅游丰沛资源的“走读山西系列丛书”、展示我省廉洁文化源远背景的“廉政文化系列丛书”等一系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努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文脉赓续
在传承发展中推动文化繁荣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后,山西迅速下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通知》,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人才保障、深入调查研究”三个方面安排部署,从“提高政治站位”“认真组织传达学习”“扎实做好宣传阐释”“坚定推动贯彻落实”四方面深入推进,让文化传承发展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从全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座谈会等相继召开,到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山西考古文博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再到《山西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省级协调专项工作机制实施方案(试行)》《山西省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典型案例及工作亮点集中宣传推介方案》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出台……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宣传平台逐步拓展,重点项目长远谋划,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山西正努力探寻着、塑造着文化传承发展的地方样本。
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我省文物保护状况持续改善:实施39处国宝级文物保护重大专项。投入文物保护专项经费5.3亿余元,实施文物保护项目414项,完成10余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使用政府一般债券3.58亿元,实施低级别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推进世界文化遗产地保护,完成云冈石窟第3窟危岩体抢险加固、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保护修缮、平遥城墙61段险情段落的抢险维修。编制晋冀豫、晋察冀、晋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规划。国、省保文物安全数字化监管平台平稳运行,文物安全巡查检查常态化开展。
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显著。深化“云冈学”研究,云冈研究院建成云冈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进入国家第一方阵;实施“云冈石窟石质文物内部凝结水监测与治理关键技术研究”省科技重大专项。围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课题,完成八里坪遗址、夏县辕村遗址、芮城坡头遗址考古勘探,勘探总面积16万平方米;完成兴县碧村、沁水八里坪、大同吉家庄考古发掘;夏县辕村、东下冯、绛县西吴壁等遗址和垣曲北白鹅墓地考古发掘总面积近8000平方米。碧村遗址荣获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不断推进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发布首部“山西非遗蓝皮书”,开展国家级非遗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评估,进一步增强非遗传播影响力,借力扩大非遗外宣水平……省文旅厅保护传承非遗的脚步从未停歇,开展非遗购物节、非遗博览会、跟着非遗去旅行等多彩活动,助推山西非遗提升知名度。全国非遗曲艺周活动、援疆非遗展、山西非遗精品丝路行、第八届成都国际非遗节等,尽显三晋“遗”珍无穷魅力。
我省文化战线将继续深植三晋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沃土,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的勃勃生机,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文化需求,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本报记者孙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