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铃铃”“铃铃铃”一阵阵紧急集合的尖锐铃声划破了国庆节凌晨1时的静谧夜空。国家隧道应急救援中铁十七局太原队的35名值班队员从睡梦中惊醒,摸黑穿好作训服、整理内务、打包出动装备……20分钟后,由10余辆救援装备车辆组成的应急抢险救援演练“阵容”,完成集结、蓄势待发。
此次应急演练模拟山西某在建铁路隧道夜间发生塌方险情,造成人员被困。应急演练以“应急响应、编成出动、集结列队、物资点验、装备操作、临机设情”的程序实施,同时开展侦测搜寻、钻掘救援、破拆支护、应急通信、后勤保障等科目。
“前方隧道发生塌方险情,5人被困,隧道内含氧量急剧下降,须立即保证洞内通风,尽快营救人员。”2时30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通过无线电下达命令。“嘀嘀嘀”边坡雷达监测隧道周边山体变形情况,确保围岩稳定,并对隧道内有害气体浓度进行检测。确定情况无异常后,使用送风机对洞内送风,确保空气正常,利用沙袋、方木对洞内塌方体进行反压加固。满足救援条件后,使用多功能钻机打通生命通道,通过音视频通话系统与被困人员联系并输送食物、药品、矿泉水等物资。
一切就绪,救援的主角——SDJY-120型自进式救援通道装备就开始发挥“主力军”作用。起吊、安放、拼装,2名队员仅用5分钟就完成长6米、宽2米的圆柱形救援装备的架设,通过循环安装管片,每小时推进1至2米,直至打通塌方体。谈起这个自主研发的秘密武器,中铁十七局抢险救援队总工程师安小龙非常自豪。
该救援通道由机头、支撑管片和后靠背三部分组成,借用了盾构机施工原理。在循环顶进过程中,犹如一根钢管插入坚硬的岩层,而人员在管道内可以直接到达掘进面,极大保障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性,掘进效率提升3倍以上。
5时40分,塌方隧道被打通,救援人员抬起伤员奔向救护车。旭日初升,任务圆满完成。迎着朝阳,安小龙笑着跑向正在集结的队伍。
本报记者张毅 本报通讯员王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