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在陕煤集团柠条塔煤矿,以中国煤科太原研究院研制的重型掘锚一体机为龙头的智能快速掘进装备,创造了半煤岩巷道最高日进尺43米、月进尺1050米的进尺纪录。这也是“煤海蛟龙”首次创造半煤岩巷道月进尺千米级纪录,跑出了快速掘进“加速度”,为煤矿采掘接续提供了有力保障,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赞誉。
这一为煤矿半煤岩巷道“量身定制”的智能快速掘进成套装备,具有截割功率大、截割性能稳定、破岩能力强、智能化程度高的特点,配备自动截割、自主定位定向、一键钻孔、电子围栏、远程集控等功能,为煤矿智能、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可靠解决方案。
煤矿传统掘进工序繁多、效率低、用人多、安全性差,是煤矿智能化的“卡脖子”环节。面对行业“痛点”“难点”,中国煤科太原研究院历经十余年科研攻关,解决了掘进、支护、运输不能平行作业的世界级难题,研制出“煤海蛟龙”——掘支运一体化快速掘进系统。
目前,“煤海蛟龙”已在国能、中煤、陕煤、山能等大型煤炭企业成功推广应用百余套,有力推动了煤矿掘进装备持续迭代,保障了我国能源安全。
从开始研发至今,“煤海蛟龙”历经了4代迭代过程:2012年,针对煤矿稳定围岩条件,研发团队首次提出掘支运一体化平行作业工艺,实现了系统从无到有的突破;2013年,研制成功全球首套高效快速掘进系统,即“煤海蛟龙”1.0,并创造了煤巷掘进月进尺3088米的世界纪录,这一纪录也成功入选党的十八大以来国资央企30项标志性成果“坐标中国”之“中国速度”;2018年,成功研发出交流变频电牵引掘锚一体机,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速掘进系统2.0成功下线,适用于中等稳定条件煤巷掘进,通过不断优化设计,团队研发出多种系列、适应不同地质条件的快速掘进成套装备;2020年,智能掘支运一体化快速掘进系统3.0下线,实现掘进智能化的大幅提升,适用范围拓展到较复杂地质条件;2023年,团队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最新一代“煤海蛟龙”4.0实现了超大断面巷道安全高效智能掘进,将煤矿掘进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向新高度。
在柠条塔煤矿,为充分发挥高端智能装备技术优势,中国煤科太原研究院“煤海蛟龙”团队驻扎现场,组织专家授课指导、日常维护考试,助力一线人员快速掌握设备性能,同时针对应用巷道地质条件、一线人员操作习惯,多次对设备优化改进升级,大大提高了掘进效率,缩短了设备试用期,使设备开机率达95%以上,为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可靠保证。
日前,中国煤科太原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半煤岩掘锚一体机,成功入选工信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4年版)》。重大技术装备乃国之重器,这是对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充分肯定。近年来,该院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传统综掘、辅助运输、电气自动化等产业上进行科研顶层规划,将五大产业凝聚为“智能掘进技术与装备、智能辅助运输技术与装备、辅助作业机器人”三个智能化发展方向,集中科研力量突破关键共性技术瓶颈,通过高门槛技术植入、功能集成、成套产品互补,发挥工艺配套与设备相结合的产品优势,不断做优做强煤机装备制造主业。
与此同时,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煤矿采掘机械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多种科研平台优势,加大高水平科技人才和团队引进,深入推进中长期激励机制,不断强化科技创新能力,研发投入强度从8%增加到12%,持续激发科研创新活力。在研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连年递增,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成国家级“矿用掘进装备安全准入分析验证实验室”和“矿用胶轮运输装备安全准入分析验证实验室”。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技术迭代升级,提高装备智能化水平。多年来,中国煤科太原研究院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其中,“掘支运一体化快速掘进关键技术与装备”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智能化连续采煤机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荣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科技创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谈及“煤海蛟龙”的发展前景,中国煤科首席科学家、“煤海蛟龙”总设计师王虹介绍,“煤海蛟龙”装备现在已延伸到了露天煤矿的开采,目前科研人员正在努力研发拓展“煤海蛟龙”非煤矿山、水利、隧道、公路等领域的应用。
“未来,我们将研发一套能满足高产、高效、无人化生产工作面需求的‘煤海蛟龙’,打造成像核电站、高铁一样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一张靓丽名片。”王虹说。
本报记者刘瑞强 本报通讯员聂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