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聚焦·忻州

在燃情中传承非遗文化

——来自忻州市打造大型音乐剧《大河长歌》的创新实践

  • 剧照:畅想民歌演遍全国及国外的场景

  • 剧照:村口众人歌唱比赛场景

  • 剧照:何娟娟与何长歌交流场景

  • 剧照:众人在黄河边的歌舞场景

  • 剧照:七月十五河灯会场景

  • 谢幕场景

  •   面对奔腾不息的黄河,李白作出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人生感慨;刘禹锡描绘出“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恢宏景象;冼星海用《黄河大合唱》展现了保卫黄河的激昂斗志与无畏勇气……而今,素有“民歌的海洋”“二人台故乡”美誉的忻州市河曲县,守正创新,推出大型非遗音乐剧《大河长歌》,深情续写着黄河的波澜壮阔,歌颂着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是讲述忻州故事、黄河故事的一次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
      国庆期间,由中共忻州市委宣传部、忻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共河曲县委、河曲县人民政府共同精心打造的大型非遗音乐剧《大河长歌》登陆省城太原,在山西大剧院上演。该剧由著名导演、原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总负责人郎昆担任总导演,生动展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曲民歌、二人台,以及河曲河灯会的不朽魅力。在演出过程中,观众被气势恢宏的舞台布景和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带回到几十年前河曲民歌盛极一时的热闹场景。随着剧情推进,全场都深深沉浸在跌宕波折的故事情节中,感受河曲儿女守护和传承河曲民歌坚定执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聆听、感动、震撼 首演落幕引发热议

      《大河长歌》以河曲紧邻“九曲黄河”为背景,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高度,讲述了河曲民歌、二人台从1979年至2019年的发展历程,是忻州市首部聚焦非遗文化、黄河文化打造的音乐剧作品。
      剧中,灵魂人物——河曲民歌团团长何长歌,他不仅是老一辈河曲人的缩影,更是河曲民歌的守护者。他经历了妻子逝去、女儿离家、民歌从兴盛到衰落,但他仍秉持初心,坚守在黄河边的这片“民歌海洋、二人台故乡”,用一生的热情与执着守护着民歌团。
      何长歌的女儿何娟娟,作为新一代河曲人,从小受民歌的熏陶,长大后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民歌百灵”。然而,青春的心总是向往远方,外界的浮华让她与父亲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分歧,在一次激烈的争执后远赴他乡。当何娟娟再次回到故乡,面对已近痴呆的父亲,那份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对父亲的无尽思念,以及深埋心底、从未熄灭的对民歌的热爱,在那一刻被猛然唤醒,她终于理解父亲多年以来对民歌深沉而执着的爱,那是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情感纽带,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以及父亲与自己。于是,她毅然决定回归,坚定地接过传承的重担,与民歌团演员一起,重新点燃河曲民歌的火焰,让那曾经辉煌的旋律,再次回荡在河曲的每一寸土地上,直至传遍全国、走向世界。
      这不仅是一次艺术的盛宴,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激励着人们从黄河文化传承中汲取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力量。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就在这黄河边上,有一座以黄河命名的县城,她是我的故乡‘河曲’……”“何娟娟”用深情的叙述声,缓缓掀开了故事的序幕,带领观众跨越岁月的长河,去探寻那藏匿于波涛之中的初心与坚持,体会那份对故土深深的眷恋与热爱。
      当旋律响起,仿佛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正徐徐展开,黄河之水以不可阻挡之势奔腾而下,激荡着每个人的心田。
      数十首或磅礴大气,或婉转悠扬,或轻松欢快的歌曲,串起了四幕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借助布景、灯光、服装、效果、道具等舞美设计,该剧将河曲文化习俗、方言等特色元素“搬上”舞台,为观众呈上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我终于长着长着,成了你……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我要把长歌唱到永远。”故事接近尾声,河曲民歌艺术团里,何团长的身影远去,女儿何娟娟接替了父亲的位置,指挥着团员们排练。他们的歌声,如那条见证了生命流转的黄河般绵延不绝。
      舞台上,穿越时空的情景再现,深情诉说着黄河的波澜壮阔,直击心灵的深情演绎传递着对生命的敬畏;舞台下,观众以热泪和持续不断的掌声,表达着心中的感动与震撼。
      近100分钟的演出,让大家陶醉于歌者与舞者们的精湛表演,真切感受到了河曲人民在传承发展河曲民歌中的艰辛与智慧,深刻地了解到了河曲民歌、二人台不朽生命力的源泉,也激发更多的人关注河曲,关注河曲民歌二人台。随着演员们深深鞠躬谢幕,现场观众的掌声如潮水般涌来,经久不息。
      《大河长歌》的首次正式演出圆满落幕,余音绕梁。大家走出剧院,仍在回味剧中的精彩片段,交流着自己的感受,提及最多的词就是“震撼”“感人”。

    使命、担当、行动 推陈出新弦歌不辍

      忻州是横跨省际东西、全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是我省唯一坐拥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资源的城市,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文旅资源富集、历史底蕴深厚。
      河曲一县,就有河曲民歌、二人台、河灯会三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立足独特的文化资源禀赋,河曲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紧抓人才队伍建设这个根本,建立非遗数据库、非遗专家库,设立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实施非遗进校园、进课堂,制定传承人高校研修培训计划,并积极与高校建立联系,设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和“智库合作基地”,组织专家进行深入系统挖掘调查整理,建立健全实物纪录、记忆纪录、项目纪录、传承教学纪录保护体系,不断提升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力度,推动非遗工作焕发新活力。《打金钱》等二人台经典剧目,先后8次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民歌《打蓝靛》荣获中国文联“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河曲三次被国家文旅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北方民歌之乡”。
      如何讲好河曲故事、忻州故事、黄河故事,甚至是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以文艺精品为翼,打响非遗品牌,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忻州市在与郎昆导演共同创作大型诗乐舞《天下归心》这一彰显忻州地域特色、提升忻州品质形象的精品力作之后,双方再次携手打造《大河长歌》这部音乐剧,力求成为一部“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能够推动忻州文旅出彩出圈,令人对“踏河曲地、饮黄河水”心驰神往的新时代精品力作。
      “为了更好地呈现作品,我们前期去了包括娘娘滩在内的很多地方进行创作采风,我们的剧本力求与本土风俗相贴近。”副导演胡若楠表示。据悉,2021年以来,郎昆带领主创团队5次深入忻州、河曲进行采风调研,先后在河曲、忻州、北京多次召开剧目策划推进会、创作座谈会、作品研讨会,广邀国内知名编剧、导演、舞蹈家,以及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等专家学者,共同对创作剧本与策划方案进行深入研讨,为《大河长歌》在深度融合、创新,以及完美呈现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邀请专业团队,着重打造具有地方非遗特色文化的精品节目,走上大的舞台展演展示。作为此音乐剧中的新一代河曲人及民歌、二人台的传承者,何娟娟的饰演者王婉凝说,在创作与排练过程中,演员们都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塑造人物角色。“剧中女儿与父亲吵架的情节,既是在展现角色的叛逆,也寓意着推陈出新,实质上是一个新老观念交融的过程。”

    保护、传承、创新 探索非遗的现代表达

      《河源考》称:“吾邑以河曲名者,乃黄河入长城之一曲也。”河曲县,位于晋陕蒙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之称,是黄河、万里长城“双龙相会”之地。黄河文明、草原文明和边塞文化在此交汇融合,从而孕育出河曲民歌与二人台这两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2006年,河曲民歌、二人台双双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今年中共河曲县委、河曲县人民政府将文化保护传承摆在突出位置,印发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河曲民歌二人台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从工作运行、人才激励、政策支持、动态管理、提质扩面,以及交流合作等方面,积极探索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新路径、新思路、新机制。
      打造河曲民歌、二人台精品剧目,既是让非遗“走出去”的必然选择,也是河曲作为加快文旅融合、壮大第三产业、推动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抓手。
      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忻州市委、忻州市人民政府、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指导单位。《大河长歌》主创团队创作巧妙地融入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地貌特征及文化符号,做足“土特色”的同时在“现代味”上下功夫,创造性地将传统民歌、二人台非遗艺术与现代音乐剧进行融合,对河曲传统文化如何进行现代表达作了一次积极探索。
      河曲民歌能久唱不衰,源于当地人的喜欢和热爱。可以说,唱民歌是河曲人刻在骨子里的基因,因此剧中几乎所有歌曲都紧紧围绕黄河这一主题,将河曲“九曲黄河十八弯”与河曲人“我家就在河边住”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河曲二人台的经典剧目《栽柳树》《小寡妇上坟》等,以“乐谱”的形式被主人公提及,而悠扬动听的河曲民歌《在河湾》,则巧妙地作为转场歌曲贯穿始终,见证着人物情感的起伏变化。
      正月十五转花灯,七月十五放河灯。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黄河两岸三省的民众便纷纷赶到河曲会合,共同参加河灯会活动。在音乐剧第一幕第二场的场景布置中,可见皓月当空,盏盏河灯在黄河中亮起,随河轻漾,犹如漫天星辰。
      新时代的河曲欣欣向荣,蒸蒸日上。音乐剧《大河长歌》中艺人王乐奎言道:“为了鼓励咱们以后多多演出,政府在经济上给予咱们大力支持。”
      的确如此。河曲县设立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津贴,提高非遗从业人员待遇,让非遗人才可以理直气壮地做保护工作、传承工作、弘扬工作;设立享受非遗传承保护发展津贴标准,一类每月6500元,二类每月6000元,三类每月5500元,让享受津贴的人员心里有盼头,行动上有奔头;设立非遗院团扶持经费,县财政每年列入预算100万元,作为扶持河曲民歌、二人台演艺团体的专项经费,重点演艺团体每年择优扶持一个,给予经费70万元,一般演艺团体每年择优扶持两个,每个给予经费15万元,让非遗院团活起来、非遗文化亮起来。
      上下求索,薪火相继。《大河长歌》大型非遗音乐剧的创作,以实际行动承担起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进一步提升河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从歌到剧,从河曲、忻州、太原、北京走至全国,继而迈向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阿联酋、希腊……河曲民歌、二人台从未停下探索发展的脚步,河曲民歌、二人台的舞台在不断延伸……

      本版文字:利强 赵丹琦
    本版图片:樊晶璟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0-22期

    • 第2024-10-21期

    • 第2024-10-20期

    • 第2024-10-19期

    • 第2024-10-18期

    • 第2024-10-17期

    • 第2024-10-16期

    • 第2024-10-15期

    • 第2024-10-14期

    • 第2024-10-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