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十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深耕“四大赛道” 激发转型发展“大同活力”

  11月1日上午,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十场新闻发布会,大同市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大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强表示,近年来,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大同市主动担起省委赋予大同“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使命任务,确立了“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和“转型四步走”战略,聚焦科技(先进制造业)、能源、农业和文旅消费“四大赛道”持续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思路和路径更加清晰,转型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定。

加“数”前进
抢抓数字经济新机遇

  在2024中国算力大会上刚刚发布的《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4年)》报告中,大同城市算力分指数位居全国第三。
  从2018年首次引进秦淮数据项目开始,大同已成功引进秦淮、中联、京东、抖音、山西秦云基础等5家全国数据中心龙头企业,累计建成标准机架约23.4万架,投运服务器55.8万台,预计今年用电量将突破40亿千瓦时。该市全面加快能源优势向算力优势转化,努力推动产业形态由“瓦特”变“比特”,经济增长方式由“输煤炭、输电力”向“输算力、输服务”转变,加速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环首都核心算力城市。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不断加速,大同市抓住机遇,从数据呼叫产业做起,提前布局数字服务新业态,同步进行了系统性顶层设计:对接工信部一所,成立研究中心,研究制定数据标注行业标准。先后引进抖音、京东、科大讯飞等头部企业58家,建成就业职场19个,实现10个县区职场全覆盖,形成了数字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引进上市公司传智教育集团,建成了年招生规模5000人的大同数据科技职业学院,预计明年将正式开始招生。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大同已经形成了集标准制定、技能培训、市场主体、产教协会于一体的完整产业生态,累计带动超过2万年轻人就近就地就业,成功入选“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

追“新”逐“绿”
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

  今年是深入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十周年。十年来,大同市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强力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产业体系更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大同市副市长李东升从四个方面对全市能源转型和结构向优加以介绍,推进传统能源的优化升级。到目前,共建成6座智能化煤矿,32座矿井达到二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煤矿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5%以上。通过技术改造和“上大压小”结构优化,加快实现清洁高效发展。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加快发展。到目前,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929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的53.7%,已提前完成“十四五”建设目标。重点推进总投资近400亿元的600万千瓦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项目建设,该项目投产后,每年向京津冀输送清洁电力100亿千瓦时。统筹源网荷储协同发展。目前全市已并网的和在建的项目涵盖了电化学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飞轮储能等几乎全部的储能类型。全方位布局新能源产业链项目。大同市正在与宁德时代等企业合作,推动1.52兆瓦钙钛矿示范区落地,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钙钛矿商用地面光伏项目。
  作为能源大市,大同将持续以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依托能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全力打造华北地区最大的综合能源基地和绿色能源基地。

立足优势
持续擦亮文旅品牌

  今年暑假期间,随着“黑神话·悟空”在山西的爆火,拥有6处重点取景地的大同再次成为全国游客关注的焦点,热度持续攀升,再一次展现了大同在文旅产业方面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截至目前,大同市共创建30家A级旅游景区,2024年初至10月底已累计接待游客1575万人次,同比增长107.5%。
  大同市委常委、副市长翟永清表示,大同文旅的高质量发展,一是聚焦顶层设计,强化高位推动,成立了由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全面塑强“中国古都天下大同”城市品牌,立足“文化古都、清凉夏都、美食之都”基本定位,先后出台了《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城市行动方案》《大同古城文旅业态发展扶持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二是聚焦融合创新,强化产业赋能。持续加快云冈石窟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加速推进恒山5A级旅游景区创建,依托大同古城,实施东南邑历史街区、“如梦大同”文旅综合体等12个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打造沉浸式、融合型文商旅体验消费空间。三是聚焦提质增效,强化服务保障。坚持“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实践中建立完善了常态化文旅服务调度机制、12345涉旅诉求快接快处机制等9大闭环工作机制,以实际行动共同欢迎八方来客。

向优而行
擦亮特色农业名片

  作为京津冀地区“菜篮子”和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全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核心示范市、全国三大优势奶业产区之一,大同市坚持“十化”发展思路,即坚持工业化思维、市场化理念、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守住绿色化底线,坚持品牌化战略,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和农民收益的最大化。
  聚焦“6+2”农业产业体系,大同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呈现出粮食生产面积产量“双提高”、设施蔬菜规模质量“双提升”、畜牧产业基地市场“双增效”、农产品加工持续做强、渔业产业持续做优、林下经济持续做大、黄花产业向“优”而进、黄芪产业向“强”而行的良好态势。大同已经成为全国黄花的重要主产区之一,黄花种植面积达26万亩,开发出六大系列130余种黄花产品,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40亿元。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一产增加值同比增长6.5%,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7%,3项涉农经济指标全部取得了增速全省第一的好成绩,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呈现崭新局面。

乘势而上
转型发展动能澎湃

  大同市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稳妥做好新旧动能的转换衔接。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产业投资完成284亿元,同比增长21.2%。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继承和发扬这一优秀城市品质,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努力把大同建成山西对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张强表示,去年以来,全市累计对接京津冀各类企事业单位7547家,联合北京中关村共同建成了“晋创谷·大同”科技创新驱动平台,先后入驻17个研发及中试项目,形成了“北京研发设计、大同中试制造”的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
  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底色和名片,通过守护“大同蓝”、提升“大同清”、厚植“大同绿”,该市空气质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PM2.5浓度持续保持在30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以上,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现在已经成为大同的金字招牌和最强软实力。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近年来,大同市大力发展就业容纳率高、乘数效应大、就业带动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畅通农业促就业、文旅促就业、数字服务业促就业、代加工促就业“四大渠道”,以各种方式累计带动就业超过30万人。与此同时,统筹推进教育、医疗、社保、养老、托育等民生工作,连续3年开展“降费用、提服务”医疗惠民行动,累计降低费用1.2亿元,有效减轻了群众医疗负担。今年,大同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的城乡幸福养老、环卫工早餐补助提标等省市民生实事项目大部分已经提前完成,年底前将全部兑现。

本报记者李强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1-01期

  • 第2024-10-31期

  • 第2024-10-30期

  • 第2024-10-29期

  • 第2024-10-28期

  • 第2024-10-27期

  • 第2024-10-26期

  • 第2024-10-25期

  • 第2024-10-24期

  • 第2024-10-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