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凝聚力量 接续奋斗

——吕梁奋力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山依旧是那座山,只是换了人间。
  75载沧海桑田,75年山乡巨变。吕梁从生态脆弱到青山绿水、从贫困落后到乡村振兴、从资源依赖到能源革命,每一步都彰显着吕梁精神引领下的坚定与自信,每一步都是老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
  10月11日召开的吕梁市委五届八次全会上,市委书记孙大军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大力弘扬吕梁精神,攻坚克难、实干担当,带领全市人民加快建设美丽幸福吕梁,奋力开创吕梁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历史回响——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变迁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战争时期,
  吕梁利用沟壑纵横的有利地形,与敌人展开顽强斗争,最终赢得胜利。脱贫攻坚时期,英雄的吕梁人民与贫困斗争,改天换地,在同一个战场上同时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场攻坚战,迈向乡村全面振兴的新时期。
  兴县瓦塘镇裴家川口自古是黄河上的“水旱码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晋绥边区通往延安的交通要道,如今已发展成为黄河岸边的文旅乡村。“黄河水运没落,但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带来了新的机会。”裴家川口村村民裴俊伟在外辗转多年,最终选择回乡开饭店,名曰黄河渔村,生意红火。
  国庆假期,碛口古镇游人如织。“这里已成为全国各大美院的写生基地和摄影爱好者首选地,常年游人不断,人气不减。”临县碛口镇党委书记贺庆翔介绍。近年来,吕梁市倾力打造西以碛口古镇、东以汾酒文化景区为主轴,带动全域的文旅产业格局。同时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集中力量打造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激活区域内历史、文化和山水等资源优势,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4.15亿元,实施项目428个。”吕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建树介绍,为推广乡村文旅品牌,吕梁市聘任18名知名艺术家担任部分乡村旅游重点村名誉村长。
  最近,中阳木耳进入收获季,6340万棒黑木耳长势喜人。据介绍,今年木耳产业可带动2000余户万余人就业增收,人均增收2500元以上。凭借优越的地理与气候条件,中阳县利用7年时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将黑木耳产业发展成为特色农业的“金字招牌”,让这一产业逐渐成为一项长期稳定的增收来源。
  大力推进农业特优产业发展,在吕梁市“985”产业链中占据重要份额,更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吕梁市出台《关于支持特优农业重点产业链建设的若干措施》,持续推动生猪、肉牛、食用菌、马铃薯等特优产业基地建设,发布“吕梁山土特产”市域公用品牌。目前认证绿色食品主体123个、产品214个,申报地理标志农产品16个。

生态蝶变——
从“两山”理念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作为黄河中游的重要节点城市,吕梁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生态安全屏障定位,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推进生态建设。
  “十三五”期间,吕梁践行“两山”理念,持续推进“三个100万亩”生态工程,完成造林330万亩、退耕还林236万亩、经济林提质增效278万亩,累计带动11.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增收。
  近年来,吕梁加快推进吕梁山西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39个项目已开工22个,完成投资16.46亿元。统筹推进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完成林草生态建设188.37万亩、完成率62.67%,年度94.5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已完成56.67万亩、完成率60%。
  吕梁市市长张广勇介绍,吕梁市开展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吕梁汾河流域6县市整体森林覆盖率已超过30%,高出全省10个百分点以上。同时,落实汾河谷地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大黑臭水体排查治理力度,加快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重大工程建设,15个地表水国考监测断面,12个达到优良水质,无劣Ⅴ类水质断面,10个省考断面全部达到优良水质。
  “吕梁入选全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正在谋划实施17个再生水循环利用项目。‘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开工32个项目。”张广勇生动地描述着美好愿景,山常绿、水常清、天更蓝,让吕梁大地披锦绣。

产业转型——
从资源依赖到新兴产业集群的跨越

  长期以来,“一黑二白”是吕梁的传统产业支撑,黑即煤炭,白即白酒与铝。随着时代发展,围绕“985”重点产业链建设,大数据、大旅游、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两大三新”新兴产业正在引领新一轮的转型。
  在离石区街头,一辆辆全身绿色的氢能公交车往来穿梭。“零排放,无污染,十分环保。”吕梁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李星星说,氢能共享电动车、公交车及300辆氢能重卡已投放市场运行,社会与经济效益良好。
  “目前吕梁市已形成7.5万吨制氢能力,11座加氢站建成投用,3年产1000辆氢能商用车生产线建成投产,‘气—站—运—车’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初步形成。”吕梁市工信局局长李冰峰介绍。
  当前,吕梁聚焦“打造千亿元级吕梁氢都,建设北方氢能产业高地”目标,以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为突破,带动氢能产业打开发展空间,力争到2025年,全市制氢能力达到20万吨以上,建成加氢站50座,氢能汽车保有量突破5000辆,氢能重卡生产能力达到5000台,产业链总产值超过200亿元。
  “吕梁市氢能发展指数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鹏飞集团董事局主席郑鹏欣喜地说,“我们建成全国唯一具备纯商业化运营的氢能重卡应用示范场景,形成‘气—站—运—车’全产业链发展体系。集团‘燃料电池电堆高精度批量化制造工艺与成套装备技术项目’获科技部氢能技术重点专项支持。”
  杏花村汾酒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近年来,吕梁市整合全市各大酒类企业,全力支持“杏花村汾酒”省级专业镇建设,宗酒酒业年产8000吨、鸿盛玻璃酒瓶制造扩建项目建成投运,汾酒2030技改原酒产储能扩建等项目加快建设,1—8月,全市白酒产量达20万千升、同比增长19.7%,白酒行业增加值增长4.5%,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2.8%、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汾阳市政府每年投入1000万元,通过政府引导、酒企参与、编队出征、全国推广等方式,常态化开展‘汾清天下’全国行活动,进一步提升汾阳白酒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汾阳市副市长任万伟介绍说。
  经过一系列战略转型,吕梁市在新兴产业领域取得显著成就:数据产业异军突起,氢能产业发展势头正猛,氧化铝产量占全省近六成;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超全省11.3个百分点,智能化矿井建设全省领先;焦化产业在全省率先进入大型现代焦炉时代;“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填补国内空白;700兆帕级超高强铝合金实现技术突破;纯商业化氢能重卡应用场景全国唯一。
  吕梁,这座承载着革命老区辉煌历史的城市,在吕梁精神的引领下实现跨越式转型与发展。面对未来,吕梁将继续秉承“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敢于斗争”的精神,不断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径,努力建设美丽幸福的新吕梁,书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本报记者燕中兴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1-05期

  • 第2024-11-04期

  • 第2024-11-03期

  • 第2024-11-02期

  • 第2024-11-01期

  • 第2024-10-31期

  • 第2024-10-30期

  • 第2024-10-29期

  • 第2024-10-28期

  • 第2024-10-2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