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榆社县的瓜果蔬菜迎来了丰收的季节。在繁忙的采摘工作之余,大棚里还有另一番景象,村民们将品相不佳的西红柿、葡萄、西葫芦等果蔬挑选出来,经过切碎处理后倒入发酵桶中。经过微生物的发酵和代谢,这些原本被视为废弃物的果蔬摇身一变,成了下一批农作物的优质液体肥料,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11月5日,在箕城镇赵道峪村的设施蔬菜大棚里,种植户董建华正在忙碌着将烂瓜果放进发酵桶。“自从使用了农用酵素后,西红柿的口感和品质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每次浇水时只需加入少量酵素,西红柿苗就能长得整齐且强壮,结出的果实个头均匀,深受市场欢迎。相比往年,我今年减少了三成化肥的使用量,但超市的收购价却比未使用酵素的西红柿高出三毛。”董建华感慨地说。
近年来,榆社县积极推广设施蔬菜新技术,蔬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了不断提高,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农作物根部病害频发、口感不佳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农业工作者,限制了农产品价格的进一步提升。一次偶然的机会,榆社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工作人员在手机上发现了中国农业大学推广农用酵素的视频。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种简便易学的发酵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化肥、农药减施以及农产品质量提升等难题,助力果蔬种植产业降本增效。
于是,榆社县开始对农用酵素发酵技术进行探索。2023年5月,该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在全县大棚种植户中招募了56名勇于尝试的农户,并进行了农用酵素的制作和使用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农用酵素发酵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
“去年,在5户种植户的4亩西红柿、4亩西葫芦、2亩黄瓜上,全生育期每亩分3次使用不少于100升酵素后,产量平均提高了1500公斤,果实整齐度、均匀度和风味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每亩还可节省全水溶性追肥40公斤左右,减少农药使用量80%以上,每亩节省农药投入约200元。”榆社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工作人员陈建斌说。
农用酵素的效果和好处在农民们的口口相传中得到了广泛传播。今年,许多未在第一批报名的农户都表示要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尝试制作农用酵素。为此,榆社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与箕城镇政府邀请相关专家来到榆社,围绕农用酵素制作与运用技术开展培训。最终,农用酵素发酵技术成功推广到43个村,覆盖360户农户。
农用酵素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解决了农业废弃物处理问题,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榆社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从农用酵素的其他功效入手,将其应用在餐厨垃圾、废弃秸秆、人畜粪便的资源化利用上,让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张谦 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