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历史悠久的山西,民间艺术文化尤为丰富多彩,被称为“民歌的海洋”“戏曲的摇篮”“舞蹈的故乡”和“曲艺的沃土”。民歌、戏曲、舞蹈因其代表性力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关注。而对于曲艺,因其受方言说唱的局限和流布范围相对固定的影响,不熟悉民间说唱或曲艺生态之外的人们对其并无多的了解。山西的曲艺在《中国曲艺志·山西卷》收集曲种46个,曲(书)目321个。就全国来讲,山西有屡获国家级“牡丹奖”“群星奖”的鼓舞,尤其是近十年来,山西的曲艺整体呈现持续向上发展的发展态势,“太行书会”“沁州书会”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太行书会”的缘起
“太行书会”展演活动,开始于2012年,是主要以太行山区域盲艺人行艺活动的说唱展演为主要内容,发起人为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老书记”“老队长”侯松锁先生。侯松锁出生在陵川县崇文镇,9岁时双目失明,15岁拜师学习曲艺技艺。1946年陵川县成立盲人曲艺宣传队的时候入队,1953年至1993年任队长职务,1998年至2018年去世前任盲人曲艺队党支部书记。他是一位集演奏、唱曲、创作、管理于一身,终身服务于盲残艺人事业的中共党员。他在2011年参加长治市沁县举办的“沁州书会”中,萌生了成立“太行书会”的想法,后与盲宣队现任书记侯安风协商,于2012年开始举办首次“太行书会”,至2024年,已经成功举办12届。
说唱集会走出山西走向全国
山西目前现有“书会”的活动主要有三个,一是“太行书会”,活动时间在国庆节前后(盲艺人为主,2024年为第12届);二是“沁州书会”(包括盲艺人,2024年为第13届),在端午节前后举行;三是“沁河书会”(包括盲艺人),从2022年开始举办,是成立时间最早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除了以上的三个“书会”外,还有一个几乎全部以盲艺人为主的行艺活动“太行盲艺人联谊会”,这个联谊会是在2014年左权将军牺牲纪念日成立,由左权县盲宣队队长刘红权及其兄刘红庆发起,旨在太行山优秀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成立当年盲艺人共同推选时年85岁的侯松锁为首任联谊会主席。
这四个民间说唱集会,涵盖了山西全境的民间说唱,并成为了宣传中国曲艺事业和提升曲艺水平的有效平台,包括鼓书、琴书、三弦书、快板、相声、小品、长篇传统书目等各种曲艺形式,并逐渐将河南、安徽、甘肃、陕西等邻近省市的曲艺囊括其中。如“太行盲人联谊会”在2016年7月4日曾邀请河南鲁山、安徽界的盲眼说唱艺人和山西的盲艺人,在晋中录制《瞽记1937——太行百名盲艺人抗战民歌演唱会》。在2024年庆祝“太行盲艺人联谊会”成立十周年“逐梦新时代”的主题展演活动中,汇集了山西、陕西、安徽、河南等省百名艺人同台行艺;2017年的“沁州书会”,曾汇集了山西、河南、陕西、山东四省300余位说书人在山西沁县行艺表演;2024年的“太行书会”,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邀请河南说唱艺人参演,在第五届“太行书会”活动中,说唱艺人们还在盲文、音乐、说唱、按摩、网络多个方面进行了交流学习。太行山区域的说唱队伍,他们除了在本区域行艺活动外,还赴首都高校等专业机构进行表演。他们用自己精湛的说唱技艺来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英雄、歌颂我们美好的生活。
打造“山西曲艺文化品牌”
民间说唱相较于同样是传统艺术的戏曲,受重视程度低于戏曲艺术。民间说唱依然有着完整的生态环境,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对基层民众的服务来看,仍然需要大力的宣传和支持。如借助“太行书会”品牌的现有基础,从书目、从技术、从传播、从活动范围、从演出场次等全方位进行打造,对这个特殊的群体,进行有温度的、情感的、心理的各种技艺技术指导帮扶的措施和策略。比如免费提供优秀新创说唱书段作品,免费进行专业性指导,组织或者创作方法的培训等。长此以往也能有效帮助盲残艺人的心理问题,解决民间说唱艺人作品出现偏离曲艺本体的现象,能有效避免曲艺文化市场产生混乱,充分发挥传统民间说唱所传播、传递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民间说唱艺人生活境况的提高和改变,为区域内下一步打造闻名全国的“山西曲艺文化品牌”做好基础。民间说唱艺人这个群体,即使是盲残者,他们在战争年代,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为共产党送情报、为抗日做宣传。在今天,他们把自身技艺无私教授与热爱民间说唱的青年群体,拓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对象,为文化生态建设做出了贡献。 说书艺人所传承着的民间说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媒介物。艺人们生存环境的优劣,和社会的文明程度息息相关,而他们传承着的技艺,则受地域、风俗、地方观众的审美等诸方面的影响。他们的作品所表现的特色、表现内容、表现形式、表现手段各有不同,他们通过自身所掌握的精湛说唱技艺,反映着老百姓的烟火生活,反映着老百姓的集体意识,传承传播着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期待太行山民间说唱队伍在新时代能够有更大的发展。
李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