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S形弯道、8字形弯道、独木桥,电动车前轮有规律地围绕标识杆前行,车尾水杯中的水有规律地晃动着,却晃不到外面……前不久落幕的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山西代表队4人进入各工种决赛前5名,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在网约配送员赛项中,选手王俊峰经过送餐、骑行、交规等一系列项目严格考核,站在了行业最高领奖台上,帮助山西代表队获得了历史最佳战绩。
省总工会经济技术部部长韩小燕介绍,近年来,我省工会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牵引,以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为核心,推动行行设赛场、行行比创新,力促广大职工提升技能。与此同时,创建“1+N”工匠学院体系,多元化开展技能培训,集群化打造职工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使得高水平、高技能人才层出不穷。
去年以来,省总工会全面实施“十大工程”,其中“产改赋能工程”提出,构建省、市、县及不同行业产业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推动竞赛向“六新”和非公企业领域拓展。至此,以省级大赛为引领,各市和省级产业工会竞赛为主体,企事业单位竞赛为基础的三级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推动劳动竞赛体系和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全省每年开展技能竞赛达2000场次。
从工会“单打独斗”到群团组织“共同行动”,品牌工程“五小”竞赛升格为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项目。10年来,“五小”竞赛参与人次达3281.49万,产生创新成果81.13万项,创造经济效益570亿元。省总工会拿出2200万元专项资金,对“五小”优秀创新成果及个人进行奖励,让蕴藏在职工中的智慧点燃创新创造的燎原星火。
在技能人才培育方面,我省发挥省、市、产业工匠学院作用,分层级、分领域、分步骤开展职工技能培训。规划建设“1+N”工匠学院体系,即建设1家山西工匠学院、N家市级省级(产业)工匠学院、N家(特色工种)工匠学院分院,着眼于加快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为构建多层次工匠人才培育体系,近期,省总工会出台三晋工匠人才培育三年规划,每年动态培育30名左右“三晋工匠”、200名左右市级工匠人才,带动各类企业和不同行业开展的工匠推选宣传活动呈现“井喷”之势。
技术创新不能只集中在少数“精英”身上,创新工作室激发大多数职工创新的积极性。省总工会明确,到2026年底,各级工会创建的创新工作室总数超过5000家,其中省级创新工作室总数达到1000家,形成以省级创新工作室为引领、市级创新工作室为中坚,基层创新工作室蓬勃发展的工作格局,让大多数职工从不敢创、不会创到人人创、抢着创。
“我们坚持竞赛引领、突出创新驱动、完善培育机制、强化激励导向,在全省推行‘工匠学院+实训基地+线上培训+技能竞赛+工匠选树’的职工技能提升工作体系,推动职工素质提升,使每一名职工都有岗位成才、人生出彩的机会。”韩小燕说。
本报记者杨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