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打造一座会呼吸的城市

——看长治市如何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今年9月底,中央财政海绵城市建设示范补助资金2023年绩效评价结果公布,长治市成为全国两个连续3年获得国家三部委资金绩效A档评价的城市之一,持续引领海绵城市建设。
  在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长治市自2021年申报国家首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居目的地目标,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坚持源头减排、过程转输、末端系统调蓄,大力实施示范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城市水环境、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城市水资源、提高城市水安全,打造人水和谐、水城共融的生态宜居之城。

全域谋划,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速加力

  鹭鸟翩飞、芦花摇曳、栈道蜿蜒、水光潋滟……秋天的长治市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风光旖旎,移步换景皆是大自然的诗情画意。
  附近居民王鹏惬意地对记者说:“我们每天都到这里散步,一年四季有花有景,各种鸟儿飞来飞去,湿地公园究竟有多少种花卉植物,我们数也数不清。”
  作为黄河重点生态区燕山—太行山区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海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长治地跨海河、黄河两大流域。“一湖两河三泉”赋予长治隽永灵动的气韵和昂扬勃发的生机。
  如何做好修山治水兴水大文章,如何让城市更具“弹性”与韧性?
  长治市把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实践,倾注“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在建设海绵城市上奋力落笔。
  市委、市政府重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组,住建、发改、财政、规划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研究制定长治市海绵城市建设政策、年度计划、考核办法,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抽调核心部门精干力量集中办公,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逐步构建起“领导组+海绵办+海绵科+海绵中心”四级管理机制,横向联动、纵向延伸,实施全域管控。
  2021年9月,长治市在全国率先印发《长治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建设2021—2023年行动计划》,明确了总体工作目标、厘清了工作思路和推进策略。聘请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作为技术咨询单位,编制完成海绵示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指导全市示范城市建设。同步组织开展了海绵城市、排水防涝等6个专项规划修编,完成初期雨水特性、土壤特性等9项海绵城市课题研究,编制了海绵城市建设导则、指南、图集等10项标准规范。
  为强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长治市不断完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系。2023年4月,颁布施行了《长治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要求所有新、改、扩建项目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建立了从项目立项、设计、施工、验收、运维等各环节全生命周期管控制度,并全面落实。
  全市四区八县及长治高新区、长治经开区管委会也分别成立领导机构,落实部门职责,明确工作目标任务,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均形成一套顶层设计和推进机制,建成一批精品项目。
  整座城市向绿、向新、向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打造示范项目,建成示范片区,形成特色鲜明的长治模式

  颜色鲜亮的透水铺装、植物丰富的雨水花园、清澈见底的人工湖……行走在潞州区世纪春天小区,“海绵”元素随处可见,不仅让小区焕发新光彩,也让居民生活环境发生大变样。
  “现在下雨天道路基本没有积水,透水砖在下雨天会‘喝水’,雨水花园则可以把雨水收集起来,经过净化进入人工湖,最后用于绿化浇灌,雨水真正被循环利用。”小区居民魏丽笑着对记者说。
  近年来,长治市以开展示范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地上地下相互耦合的海绵城市典型片区,让海绵城市建设从“纸上蓝图”变成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
  长治市把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相结合,加快既有社区海绵化改造,新建住宅小区按照海绵城市要求高标准设计和建设,达到海绵建设与景观绿化有机融合。同时,充分利用街头绿地,建设海绵口袋公园、生态停车场等,一个个“海绵细胞”推动实现雨水慢排缓释、源头减排效果。
  过程转输是减少溢流混流污水的重要方式。长治市持续推进道路雨污分流改造,构建形成太行北路、西大街等涝水行泄通道,基本实现主城区石子河北岸区域主干支道路雨污分流,城市排水系统进一步完善,排水能力大大提高。家住清华街沿线的居民牛长乐说:“以前道路坑洼不平,一遇大雨就积水,改造后道路更干净,出行环境更好了。”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治市统筹流域区域、城市多个层级,疏通河湖水系,充分利用城市及周边坑塘洼地、大型公园绿地,实施集中调蓄,调蓄涝水、净化雨水、旱季回用。
  截至目前,长治市海绵城市建设共实施工程项目102个,总投资42亿元,涉及建筑与社区、道路广场、公园绿地、水系、管网及泵站等,开工率达100%。其中完工项目98个、在建项目4个,完成海绵城市建设投资40.9亿元。
  在“海绵细胞”的加持下,整座城市呼吸吐纳自如。

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绿色宜居之城展露新姿

  10月19日,周末,家住潞州区的李建和家人到小区附近的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散步。“公园步道脚感舒适,雨后没有积水,植被绿化布局美观,咱们城市建得越来越舒适、越来越漂亮了。”
  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长治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和实施中愈加清晰。
  通过系统的工程治理、完善的管控制度以及专业的汛前、汛中应急调度和汛后运维管理,城市内涝标准基本达到30年一遇,内涝积水点100%消除。通过对石子河、黑水河、南护城河、东防洪渠系统整治,城市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防洪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
  结合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长治市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系统治理,全面消除主城区21.34公里黑臭水体,健全管控机制,实现长治久清。管控断面水质100%达标,建成区北寨国考断面水质由地表水Ⅴ类提升至Ⅳ类。
  将雨水资源利用作为刚性指标,全面落实源头、末端全过程雨水利用设施建设,年雨水资源利用量达96.2万立方米。推进再生水企业应用尽用,河道补水使用再生水,实现年再生水利用量达3351万立方米,利用率达40.9%,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得到大幅缓解。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坚持绿色优先、灰绿结合,城市自然生态空间逐年增加,城市天然水域面积占比达到2.35%,总透水面积占比达到45.3%,生态环境持续变好,城市更宜居,人民更幸福。
  长治市建立健全生命周期管控体制机制,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全过程,打造形成各类型海绵示范项目,建成集中连片海绵示范片区,已形成特色鲜明的“点线面综合施策,山水林湖草统筹治理,建管养护齐头并进”的长治模式和“以管促建,以建带产,产城融合”长治经验。
  今年5月2日,长治市统筹推进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被列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机制清单。
  留住水、利用水,让水与城市细胞紧紧相拥,长治向着更韧性、更宜居的品质之城迈进!

本报记者白续宏 本报通讯员刘晓荣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1-12期

  • 第2024-11-11期

  • 第2024-11-10期

  • 第2024-11-09期

  • 第2024-11-08期

  • 第2024-11-07期

  • 第2024-11-06期

  • 第2024-11-05期

  • 第2024-11-04期

  • 第2024-11-0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