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寺,2004年8月25日正式对外开放。2024年8月20日《黑神话:悟空》上线。
20年后,永安寺一夜爆火。
我决定去永安寺。启程前一天,原永安寺所长张建德从浑源出发,途经太原,停留一晚。浑源县有七处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张建德人称“浑源县第八个国宝”。抓住这交错的宝贵时间,我和张建德在太原见了一面。
张建德,刚退休两年。典型的浑源人,身材挺立,面长眉浓,双耳宽阔,一口浑源话,洪亮清朗。他相跟着一个“80后”的年轻导游,叫郭晶,此行,他们要去晋南参观壁画。
几十年前无人问津
浑源县,地处恒山北麓,县城平面图呈龟形,龟头朝西尾朝东。城西南柳河之水傍龟身向北顺流而下——寓意“神龟”卧饮河水,颐养不绝。城内街巷曲折连绕,如龟城中蛇行蜿蜒——有“龟城蛇街”之称。
永安寺,俗称大寺,坐落于浑源县城内鼓楼北巷北端。据记载,永安寺始建于金代,后金元之交被火毁,僧亡寺废。元代初年,永安军节度使高定回到家乡在废墟上重建永安寺。永安禅寺也因高定自称“永安居士”而命名。元代延祐二年(1315年),高定孙子高璞又捐助扩建永安寺,建成规模最大的传法正宗之殿。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永安寺先后被工读学校、城关二小、县剧团占用,东西配殿造像被拆除改为教室。后来传法大殿被用作粮库,天王殿被当作单位家属宿舍。
1982年9月,从部队退伍回到浑源县的张建德,被分配到永安寺当保管员,他负责的库房就是永安寺壁画所在的传法大殿。殿内,原须弥座上塑有巨大的三世佛、阿难、迦叶像,东西两旁塑四菩萨和二天王像,连同檐下牌匾、月台上元代经幢及元代石碑,在特殊的年代一并被毁。“这就是一个空殿,除了壁画什么都没有,壁画墙上蒙着厚厚的尘土,有的翘起墙皮还落上鸟粪、布满蜘蛛网。”
张建德回忆说,20世纪60年代,浑源县粮食丰收,所有的粮仓都装满了,就把多余的粮食放进了大殿内,此后永安寺传法大殿成了浑源县最大的粮库。正因为大殿是粮库,装满了老百姓的生存之本,所以在风吹雨打的岁月里,得到了浑源县老百姓的百般护佑。壁画最怕风吹雨淋日照暑热虫蛀,而粮食也正是如此。
这世上的事,拉长时间来看,幸即不幸,不幸亦幸。不幸的是,大殿内的佛菩萨造像被毁,如今空留三墙壁画。幸的是,空旷的大殿因为盛放了粮食而得到了善待。假设当时造像还在,在特殊历史时期,壁画与造像一样也不能幸免于一场动荡浩劫。
1986年,永安寺被确立为省重点文保单位。1999年9月,永安寺的传法正宗殿落架大修。2001年6月,永安寺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8月25日,永安寺正式对外开放,成为旅游景点。《黑神话:悟空》今年8月20日上线,正是对“永安寺对外开放20周年”一次特别的献礼。
守护人张建德
这20年来,陪伴永安寺从默默无闻的小庙到流量爆棚的网红打卡地,张建德是必须提到的一个人——永安寺的苦行僧、活字典,大寺门前第三头石狮,国宝守护人……
20年前,刚刚开放的永安寺里没有讲解员,一位研究文史的同志临时负责讲解,他介绍“壁画总共有170多平方米”。当时还是保管员的张建德听到后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个“多”具体是多少?他开始翻阅资料,发现关于寺院和壁画的资料极有限。他干脆自己量——搬来办公桌,拿来皮尺,反复丈量计算都是186.912平方米。据记载,殿内壁画人物共有882尊——那么这个数字会不会也有出入?张建德又开始数壁画人物,数了3个月,最后数出895尊。张建德被这个“发现”吓了一跳。在弄清壁画的两组数据后,他又一头扎进了独自一人全面考据壁画乃至整个永安寺历史的历程中。
2009年,张建德当上了永安寺管理所所长——这个所长,是研究员,是讲解员,也是宣传员。他将考据出永安寺和壁画的独一手资料打印出来,到恒山、悬空寺进行宣传讲解,希望引起更多的关注。直到有一天,他在网上看到一篇永安寺壁画的介绍,用的正是自己的资料但署名却是他人。于是,他索性自费出书——“前前后后修修改改花了近14万元”,2016年6月,张建德著的《永安寺壁画》正式出版发行。
高调保护 低调宣传
“第一次见到永安寺壁画,是展出的复制品,非常震撼。”2005年,导游郭晶在恒山景区看到悬挂着长达52米的壁画复制品——这是张建德所长拍照影印并创制的,这一展览整整展出了3年。
经常来浑源的郭晶,不知道县城里还有这么一处国宝。暗自期待,什么时候带团到永安寺,一定去看个明白。
3个月后,郭晶带着一个北京团来到浑源——这次行程里有永安寺这个点。
当时浑源县城还没有大规模修建,永安寺外围绕着破旧的民房,鼓楼北巷上都是小商小店,高音喇叭里放着流行歌和叫卖声。大巴车停在巷口进不来,全员下车,踩着土路走进去。
永安寺对外开放一年了,仍不被人所知。问城里人永安寺在哪儿,也都说不上来。最靠谱的回答是——你是问大寺吗?大寺就在这儿,你背后……
山门外有两个石狮子,但大门紧闭。你就敲门吧。没有售票口。敲开了门再买票。山门旁边有一个小木门,是工作人员出入的门。张建德出来开门,问清楚是来参观的,就说欢迎欢迎。
“我记得,张老师跟我们说,这个寺庙当时是高调保护、低调宣传。”郭晶说。2004年,永安寺刚开放时,门票就定价20元一人。当时20元不是个小数目,进庙看啥呢,啥也没有,就是壁画——这个高价“劝退”了只图看稀罕的普通游客。只有文物研究者、文物爱好者不远百里千里赶来,永安寺大门才热情打开,真正欢迎。
站在传法正宗殿前,张建德嘱咐参观者们,进入后不要拍摄,阳光充足,进殿后还要关门,不让日光打到壁画上。他掏出钥匙,打开两道锁,招呼大家进去,点亮冷光灯,讲解开始了……
大殿内三面壁画,气场排山倒海,色彩绚丽,艺术感极强。壁画内容为“水陆法会”——水陆法会最早是由南朝梁武帝启建,由朝廷所发起,成熟于晚唐,盛行于明清。所谓“水陆”者,是指在水里淹死、陆地上遇难的亡灵。受难后,有的即刻转世投胎,有的要经过七日才投胎,有的则如无期徒刑般成为游魂。“打水陆”就是施斋食供养水陆孤魂的法会。永安寺的水陆画,属于汉传佛教僧人举办水陆法会时使用的神鬼图像。
大殿正中间,明王演法图的十大明王一字排开,东西两壁各绘五尊。明王高3米有余,三头六臂或八臂,面貌狰狞,须发上指,手持法器,身披虎皮,骷髅为饰。每位明王脚下左右两侧均有两位鬼卒牵挽坐骑,上方左角圆光内,各画有明王的菩萨本相——慈眉善目。其中大威德不动尊明王像,用双手扒开凶神恶煞的明王面,露出慈祥的佛面——这也是永安寺壁画的标志。
作为古建游的导游,郭晶对山西古建筑及壁画了解颇多。他说,“跟着悟空游山西”带火了永安寺,可是山西境内还有很多精美的壁画藏在不知名的小庙里,希望早点把它们保护起来。
迎来高光时刻
当我站在永安寺山门之外,此时的永安寺早已今非昔比。
大寺门前的鼓楼北巷已拓宽修整,山门大开,人流熙熙攘攘。
大寺的门票仍是20元——20年不变。游客们纷纷从山门鱼贯而入,边走边打开手机搜索“永安寺”。只听见短视频主播在手机里发出感叹——“这居然是花20元就能看到的元代壁画吗?快跟我来。”一位外国老者缓缓从我身边经过,他举着的手机里传出的是英语讲解。
永安寺的山门很有特色,其他寺院的山门一般为一个或者三个门,而永安寺设有五门,其规格和五台山塔院寺以及北京永安寺同等。除了规格特别之外,山门的顶部也很独特——用黄色琉璃覆盖,东西两侧有二龙戏珠。
随着人流,我穿过山门、天王殿和两侧东西配殿——观音殿、伽蓝殿、达摩殿、雷神殿及关帝殿。绿油油的草坪由脚下向前延伸,两棵古松交织着伸出长长短短的枝条,俯视着探向远方。
抬头望去,传法正宗之殿殿顶正脊呈现一条中心对称两端起翅的弧线——果然是我国建筑史上庑殿顶建筑的杰作。殿顶脊饰瓦件、脊刹吻兽、勾头滴水,精雕细刻。殿顶中部用黄色琉璃瓦覆盖,屋顶四边用蓝、绿琉璃镶饰,使整个建筑看起来更富丽堂皇——显出特有的皇家气派。更巧妙的是屋顶琉璃构件中既有狮子和白象驮着宝瓶和宝珠,也有八仙过海的场景,以及天地十界十方万灵——展示了永安寺多教融合的风貌。
雁门关外的秋天,天高云淡。空中盘旋着两架无人机,围绕着高2.7米、宽1.7米张口吞脊的鸱吻,蜜蜂般地全景拍摄着。传法正宗之殿墙外“庄严”二字为元代主持月溪所书——元代书法苍劲雄浑,展示出了北方民族之大气。
永安寺管理所副所长张利说,自《黑神话:悟空》上线后,永安寺游客与日俱增,过去节假日客流量最多一天500人,现在客流量每天都达到1200多人——目前永安寺的限流是一天最多1500人。从几十年前的无人问津,到20年前的敲门入寺,再到今天的千万人围观。永安寺,迎来了历史上的高光时刻。
一个小城,一座大寺,彼此守护——见证国宝!
经历了史上的战乱、年代更迭、反复重建……从诞生在浑源县的那一天起,大寺就一直陪伴着这一方水土一方百姓,和他们一起经历流离困顿、苦难挣扎,把日子一天一天过起来,直到旭日升起、苦尽甘来。
抱愧大寺,20年来一直不曾相见。
祝福永安,20年后更加精彩辉煌!
杨凌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