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的社会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社会工作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社会工作取得重要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优势和效能日益彰显,开创了“中国之治”新局面。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新兴领域迅速发展,社会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是一项紧迫而重大的任务。本期文萃版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以飨读者。
——编者
与时俱进深化社会工作体制机制研究
关信平
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对于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夯实国家治理基层基础、进一步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社会工作体制机制是保证社会工作有效运行、推动社会工作事业有序发展的制度体系。建立起科学成熟的社会工作体制机制,才能更加有效地协调各方力量,激励引导社会工作者发挥专业优势,完成各类社会工作任务,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此,需要加强对社会工作体制机制的研究,为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提供学理支撑。
我国社会工作思想与实践古已有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政部门和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都不同程度承担着社会工作职能,同时城市企事业单位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群众性工作,共同帮助有困难的社会成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这种体制机制符合当时的社会条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在各方推动下,我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加速发展,社会工作体制机制逐步建立,推动社会工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我国社会工作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党加强系统谋划、顶层设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等改革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中央层面出台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信访工作条例、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为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社会工作的成效在脱贫攻坚、抢险救灾等大战大考中得到充分展现。
总的来看,我们党与时俱进深化对社会工作的认识,不断丰富社会工作的内涵,不断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相比、同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相比,我国社会工作还亟待进一步加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与时俱进深化对社会工作体制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推动社会工作取得新成就。
围绕党对社会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研究。新时代社会工作覆盖面广、涉及领域和部门多。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全面领导,既能够推动相关领域各个部门各类组织积极发挥优势和作用,又能够加强相互之间的统筹协调。为此,可围绕如何健全党对社会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如何发挥各级社会工作部门对社会工作的指导和协调作用等加强研究,不断提高党领导社会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围绕做好基层社会工作加强研究。社会工作面对群众广泛、联系群众密切、服务群众直接,大部分都是在基层开展,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社会工作的质量,与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息息相关。目前,我国基层社会工作主要是通过在社区设立社会工作组织或岗位、在企事业单位内部设立社会工作相关部门或岗位、依托民间社会工作机构开展服务等方式开展。这些方式各有特点,同时也面临“小马拉大车”等情况。为此,可围绕如何在进一步发挥现有优势的同时补齐短板加强研究,同时应及时总结梳理各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好“四下基层”制度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围绕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加强研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不断壮大,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已达8400万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他们的业务模式、组织方式、人员结构的变化等,推动党组织的建设与行业发展、业务发展有机融合,把各领域的党员群众吸引过来、组织凝聚起来,是新时代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能够形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合力。为此,要探索推进“两企三新”党建工作的有效路径,深入研究如何创新党组织设置和工作方式、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等,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围绕建强社会工作者队伍、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深化研究。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建设一支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可围绕完善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健全社会工作者职业标准、专业职称体系等深化研究。同时,加强对我国社会工作实践的总结提炼,推动构建中国社会工作自主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社会工作学科的范围内容,健全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体制。志愿服务是新时代党引导动员人民群众贡献智慧力量、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奋斗目标的生动实践。围绕如何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和群团组织联动配合的志愿服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如何更好培育志愿文化、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等加强研究,能够更好推动志愿服务在各领域各展所长、各尽所能。(据2024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
推动新时代党建引领社会工作
王文婷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社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深刻理解党领导下社会工作的内涵与要义,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定位社会工作的重大意义,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社会治理体系的部署要求,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党建引领社会工作的基本定位。新时代社会工作已经超越狭义上专业社会工作的界定,是“关于社会发展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看,社会工作涉及社会建设和管理方方面面的内容,涉及社会全领域、全过程的内容。社会工作部的成立不是简单的机构合并和职能划转,是以统筹观、系统思维解决社会治理结构性问题的探索与创新,体现了大治理观和具体治理实践的有机结合,展示了社会工作的大格局,适应了改革的三重逻辑。
从历史逻辑来看,这是适应中国式现代化新历史方位的必然选择。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管理,到党的十七大提出社会建设,再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在现代化的不同阶段,对社会领域的要求也不一样。新一轮社会领域的机构改革,就是要解决社会领域体制机制与现代化阶段的“匹配性”问题。通过构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社会治理体制结构,形成党全面领导社会工作的基本格局,为维护国家整体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等提供有力支撑。
从理论逻辑来看,这是契合整体性理念的改革创新之举。社会工作部的组建是对社会领域碎片化治理模式的一次系统性整合,是以整体性理念推进社会领域效能提升的重大改革创新。在以往的社会治理格局中,由于缺乏综合部门的统筹,跨部门的治理难以实现有效的资源整合,导致社会治理呈现碎片化的问题。社会工作部的成立,通过机构整合、职能集中、权责归位,以党组织的统筹协调实现了,以集中统一的组织基础奠定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从实践逻辑来看,这是新时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表达。长期以来,群众路线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工作的整个体系之中,形成了丰富的治理经验。从中央到地方的社会工作部架构已经建立,社会工作部门和基层的关系也在理顺,形成了党全面领导社会工作的基本格局。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需要将走好群众路线作为根本工作之法,在有效反馈、释放活力和创造安全中不断提升治理效能,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新时代促进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大治理观下从国家发展大局中思考和定位,将群众路线作为根本工作路线和方法论,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处理好新时代党的社会工作的几项重点关系、创新党建引领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和方式方法,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第一,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新的社会形态下,群众工作表现出利益诉求多样化、工作方式多样化、工作要求精细化、工作对象复杂化、工作环境网络化等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深入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方法,在政策制定、执行与反馈上不断优化,将新理念、新技术、新实践相结合,创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机制,创新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机制,提高群众工作水平。
第二,处理好与新时代党领导社会工作相关的基础性问题。一是进一步明确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外延,厘清大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狭义上看,社会工作是一种技术性和专业性的工作,也即专业社会工作的范畴;中观层次的社会工作可以理解为方法和工具,服务于整个社会治理;从广义来看,社会工作是关于社会发展的工作,与经济工作、农村工作、城市工作属于同一层面。关于社会工作和社会治理的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需要从历史的维度,用发展的眼光,从社会管理、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社会工作的发展变迁中来理解。二是进一步明确社会工作部门的职能定位问题,科学界定党的社会工作与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边界,准确把握党委、政府和社会主体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职能定位,处理好各级党委与社会工作部门、各级社会工作部门、社会工作部门与其他党委部门、社会工作部门与政府部门、社会工作机关与基层的关系。
第三,不断创新党建引领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和方式方法。持续优化社会工作领域多元主体协同推进的机制方法,探索部门联动融合、集约高效的工作机制;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把经常性具体服务和管理职责落下去,把人财物和权责利对称下沉到基层;支持和引导基层围绕重点难点问题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探索,促进“自下而上”的基层治理创新,在创新中寻求问题解决路径,将更多基层创新成果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创新群众参与和民主协商机制,依托数字技术赋能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等。(据2024年11月12日《大众日报》)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求是网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高屋建瓴、精辟深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指明了方向。
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社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什么要加强社会工作、怎样加强社会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根本原则上,强调以党的领导统揽全局,确保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在价值取向上,强调坚持人民至上,坚持民生为大,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发展方向上,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在重点任务上,强调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在方法路径上,强调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在基础保障上,强调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统筹考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充实基层一线力量,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新时代以来,党对社会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的二十大对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作出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作为党中央职能部门,省、市、县级党委组建社会工作部门,这是党的社会工作领导体系的重大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作出重要部署,明确了新时代社会工作的重点任务;中央层面制定出台相关条例、意见等,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基层组织建设、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等协调机制,有力加强了党对社会领域相关工作的统筹。社会工作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党在社会工作领域组织体系不断健全,有力促进了社会领域各类组织健康发展。社会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作用有效彰显,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深入人心,形成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在党组织领导和党员示范带动下,60多万个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大量社会组织、广大社会工作者活跃在各个领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社会工作成效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大战大考中得到充分展现,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独特优势和蓬勃生机。
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新兴领域迅速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社会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展现新担当新作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抓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做好社会工作是全党共同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扛起政治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确保党中央关于社会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各地和有关部门要主动作为、协同联动,坚持管行业也要管党建,形成做好社会工作的强大合力。(据2024年11月8日求是网)
以澎湃的活力与动力让社会治理更高效
黄晨熹
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近日,中央社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这不仅反映了党和国家对社会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一系列重要政策的相继出台,社会工作在提升民众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焕发出新的活力,开创了“中国之治”新局面。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指引下,社会工作与民生事业深度融合,政策制度日臻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各项普惠民生的举措形成合力,为共创美好生活擘画更加清晰的蓝图。多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有效路径,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团结凝聚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力量,引领群众共同前行。社会工作作为沟通社情民意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广泛听取民意、汇集民智,让百姓的“金点子”转化为城市治理的“金钥匙”,结出便民利民的“金果子”。在创新社会治理实践中,通过构建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网络,激发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动社会治理不断向纵深发展。相关举措与成果,都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独特优势,为实现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社会工作要积极融入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格局中,着眼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持续完善社会工作体制机制,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优化顶层设计,发挥制度优势,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制。党的全面领导是推动社会工作持续创新和发展的制度优势。通过强化党组织的指导作用,社会工作能够更好地服务人民、造福人民。开展社会工作,还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统筹协作,完善决策与执行机制,确保政策见真章、有实效。当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社会工作领域的服务对象更为多元、需求也更加复杂,能够实现跨部门协同工作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完善常态化沟通等方式,提高决策与执行的整体效率。此外,要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全国统一的社会工作政策框架,助力社会工作的资源整合与标准化管理,为各地社会工作政策实施提供清晰指导,保障社会工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行稳致远。
聚焦基层社区,持续推进治理创新,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基层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核心单元。要通过探索创新的治理路径,构建科学的治理机制,确保社会工作能够有效满足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可以在基层推广“社区+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模式,发挥三者在基层治理中的协同效应,也可借鉴北京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和“接诉即办”等创新做法,通过完善社会工作多层级管理,确保民众需求迅速反馈至相关部门,提升基层应对社会问题的能力和效率。基于此,不断强化流程再造,提升社会工作的预防和发展功能,在前期预防和源头治理的过程中化解矛盾,通过专业服务提升个体与家庭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伴随信息化、数字化的飞速发展,技术也成为推动治理转型升级的重要工具。比如,浙江省通过基层智治综合应用系统,实现了数字化治理的全面布局,又依托社会治理中心平台,统筹公检法、社会组织和志愿者资源,既能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又能保持治理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为社会工作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
培育专精人才,提升整体能力,进一步锻造高质量社工队伍。高素质的社工队伍是社会治理的坚实基础。制定系统培训计划,提高社工、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通过全员覆盖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评估与反馈机制、终身学习等方式,使其熟悉政策、掌握技能,为提供高效的社会服务奠定人力基础。与此同时,持续推动社区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建设,可以在明确社区工作者的能力标准和社工职业技能等级的前提下,建立双向比照认定机制,推动社区工作者的职业技能认证和能力提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和专精人才培育同样至关重要。为此,应加快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结构性改革:一方面,支持社会工作领域设立专业博士点,培养高层次的实践型人才;另一方面,探索简化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认证流程,通过政策引导,为社会工作从业者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晋升渠道。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天地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大社会工作者务必担负起新使命、展现出新作为。相信,在社会各界的携手共创中,新时代社会工作一定能够书写高质量发展的辉煌篇章,以澎湃的活力与动力,让社会治理更高效,让百姓福祉更绵长。(据2024年11月8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