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二十四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朔州篇章

  12月2日上午,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二十四场新闻发布会,朔州市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朔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秀玲表示,朔州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和全国重要的煤电生产基地,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朔州篇章。

加快推进转型发展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近年来,朔州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聚力能源革命,加快煤炭和煤电、煤电和新能源、煤炭和煤化工、煤炭产业和数字技术、煤炭产业和降碳技术“五个一体化”融合发展。全市连续四年原煤生产超过2亿吨,原煤产量、发电量、外送电量均排名全省第一。
  朔州市积极改造提升煤炭产业,建成智能化矿井18座,全市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6.5%。全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成运营煤电装机1116.5万千瓦,建成运营新能源装机851万千瓦。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能源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朔州推动煤炭向原料、材料、终端产品转变,全力推进总投资297亿元的中煤平朔煤基烯烃新材料及下游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山西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标杆。
  聚力新兴产业,朔州坚持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加快低碳硅芯、新材料、高端陶瓷、装备制造、医药产业补链延链升链建链,三一集团硅能光伏垂直一体化项目建成,国内首条年产1.5万吨石油催化裂化前驱体生产线落地平鲁。今年前三季度,朔州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倍,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1%,省级产业链营业收入增长27.4%。
  聚力文旅融合,朔州借助游戏《黑神话:悟空》效应,今年应县木塔、崇福寺游客人数呈爆发式增长,8月23日至11月3日,应县木塔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3倍,崇福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4.3倍。

加快建设现代化“塞上绿都”
打造“两山”理论实践高地

  朔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市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稳居全省第二,4个地表水国考断面全部达到Ⅲ类以上水质。“朔州绿”成为亮丽名片。
  以“治煤降尘”为目标,打好蓝天保卫战。该市统筹推进“五尘”同治,持续开展涉煤企业整治。全市域77万户群众基本实现清洁取暖全覆盖。今年1—11月份,朔州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88,同比下降1.5%,预计今年空气质量将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创历史最优。
  以“长治久清”为目标,打好碧水保卫战。该市全面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进京畿”,加快实施16项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工程,完成51个乡镇及农村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桑干河引黄生态补水工程连续8年向北京永定河补水14.4亿立方米,全市水环境质量向“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目标迈进。
  以“黄土复净”为目标,打好净土保卫战。深入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全面加强耕地污染源排查整治。全市49万公顷的耕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朔州大力弘扬“右玉精神”,每年以30万亩的速度推进国土绿化,全市林草覆盖率达到47.8%。特别是右玉县荣获“新可持续城市与人居环境奖”,为2024年全球唯一获得该奖项“杰出成就类”的县域。
  下一步,朔州将奋力打造“两山”理论实践高地,加快建设现代化“塞上绿都”,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全力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朔州市坚持“特”“优”战略不动摇,咬定农牧融合不放松,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全力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市级精品示范村30个、提档升级村230个。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截至目前,全市116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
  立足优质奶源、优质肉羊、优质牧草、优质玉米、优质杂粮、优质蔬果“六大基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持续深化雁门关农牧交错带核心区和“北肉”平台主产区建设,全市奶牛存栏、鲜奶产量、肉羊出栏、牧草种植面积、人均畜产品占有量、农民人均草牧业收入六项指标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不断提升稳粮保供能力,通过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共建成高标准农田205.64万亩,共有5个县(市、区)跻身全国粮食产能提升重点县。朔城区、山阴县冬小麦试种成功,一年两收在雁门关外高寒山区变成现实。该市还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率达到77.65%。
  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大力推进产业帮扶,实施产业发展项目、产业帮扶项目1338个,带动脱贫人口74454人。
  积极推进“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工作。全市控辍保学成果持续巩固,2024年全市医保参保率在95%以上。2021年以来,朔州市持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894户,住房安全得到动态保障。该市还不断提升农村饮水质量和水平,水质水量得到安全保障。
  不断强化财政投入,财政支出八成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新建改造城市道路、市政管网530公里,新增供热面积790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321个,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就业、养老、托育、社保等民生工作扎实推进,让基本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民生保障底线兜得更实。

加快建设交通强市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朔州市积极打造交通强市,不断加快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努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截至目前,全市铁路年发运量超过2亿吨,全省第一;每万人拥有公路64.7公里,全省第二。集大原高铁开通后,朔州到太原只需58分钟,朔州到北京只需两个半小时。
  朔州大力实施城市公交优先战略,全市建成区实现公交全覆盖,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5%,公交“一卡通”与全国324个城市实现互联互通;全市4个县(区)实行全民免费公交,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36.6%。
  小包裹连接着大民生,朔州坚持城乡一体,大力推进农村寄递物流提质增效。全市建成2个统仓统配示范县、37个标准化乡镇快递服务站、177个规范化村级便民服务点。今年1—10月,全市农村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112.9%。
  朔州还积极健全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在供给端方面,引进三一集团,建设新能源重卡制造基地,全球首台200吨级纯电动矿用自卸车在平朔安家岭露天矿交付使用。在运输环节方面,大力推进“公转铁”,全市年货运量150万吨以上的重点企业,清洁运输占比74%,全市国三及以下柴油运营货车已经全部淘汰。在生活领域方面,公交车全部更新为新能源车,清洁能源出租车占比达到82.3%,今年1—10月份,全市新能源车保有量同比增长70.9%。

本报记者袁兆辉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2-02期

  • 第2024-12-01期

  • 第2024-11-30期

  • 第2024-11-29期

  • 第2024-11-28期

  • 第2024-11-27期

  • 第2024-11-26期

  • 第2024-11-25期

  • 第2024-11-24期

  • 第2024-11-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