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闻

闽山闽水物华新

  • 武夷山生态茶园。

  • 三坊七巷街景。

  •   初冬时节,八闽大地依然青翠,一派生机勃勃景象。正如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赋诗:“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他曾在福建工作了17年半,开创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念、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实践。这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
      近日,第28届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年会在福建召开,采访团深入福州、南平、泉州等市,了解新时代福建建设的最新成果,实地感受习近平总书记为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的许多极具前瞻性、开创性和战略性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

    探访有福之州
    感受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力量

      走进福州,我们无不被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所吸引。
      谋一域先谋全局,谋一时须谋长远,是福州发展的核心理念。1993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福州在大踏步迈向新世纪的进程中,首先要有一个立足于科学、切合于实际的长远的战略设想,才能使福州的改革开放事业谱写出最宏壮的乐章”。当时,他亲自主持编制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即“3820”战略工程。这一战略工程不仅为福州擘画了3年、8年、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更为福州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福州的巨变,正是得益于这一战略工程的引领和推动。
      福州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3820”战略工程的精神内涵,就是要坚持长远规划,持续推动城市发展。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福州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去年更是达到了12928.47亿元,成功迈进全国20强。同时,福州还荣获了联合国人居署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高级别奖项——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成为中国唯一获奖城市。
      福州的巨变触目可及,不仅体现在经济数据的增长,更体现在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上。
      三坊七巷,作为福州标志性景区之一,彰显城市文脉,浓缩发展轨迹。漫步其间,游人仿佛穿越时空,可以洞察城市的过去和未来。白墙黛瓦、曲线山墙,见证着岁月流变,铭刻着城市记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现代都市风情在这里有机融合。
      曾经,三坊七巷也被视作“老破旧”,面临拆除的窘境。上世纪九十年代,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一锤定音,叫停地产开发,推动三坊七巷古街区保护修缮。在他亲自谋划和大力推动下,三坊七巷的一大批历史文物古迹得以保存至今。
      现在,三坊七巷已成为中外游客热门打卡地。三十余年来,这里从“保下来”走向“活起来”,正绽放出新光彩。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访三坊七巷古街区。他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话语间传递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一以贯之的关注与思考。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使命需要持续作答。位于宫巷26号的沈葆桢故居,是三坊七巷建设年代最为久远、历史文化价值最高的古厝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去年4月,沈葆桢故居启动修缮,历时17个月,于今年9月底完成施工。
      保留历史风貌,注入时代内核。福州市文物局文物专家邱守廉介绍,三坊七巷保护修复项目累计投入约50亿元。在修缮历史街区的过程中,福州不仅注重还原过去、保存记忆,更注重融入当下生活,为未来创造价值。

    万里茶道源头
    “三茶”统筹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南平市,全国著名茶产区,有“红茶鼻祖”“乌龙茶故乡”“白茶发源地”之称。著名的武夷山即在南平,位于武夷山的下梅村,也是万里茶道起点。大自然的馈赠和历代人的辛勤耕耘,让这片土地不断焕发新活力。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走进武夷山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察看春茶长势,了解茶产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南平干部群众牢记嘱托,统筹推进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绘就一幅崭新的画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茶叶、旅游成了山里人的‘摇钱树’。”武夷山茶农林巧自豪地说。当地探索构建了“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的生态茶园模式,通过茶、树、草等复合栽培,使茶树生长与茶园生态系统相统一。“‘科特派’为茶山带来很多新品种、新技术”。
      茶农所说的“科特派”始于南平。1998年11月底,为破解“三农”难题,南平市选派农技人员直接下乡,成为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发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推广,这一制度在广袤的农村开花结果,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带动千万农户增收,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八马茶业等龙头企业则引领当地茶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目前智能化生产线已经更迭至第七代。“全球首条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武夷茶精加工生产线”“全球首条以柔性化工业设计将茶叶预处理到成品数字化技术集成生产线”……八马茶业品牌中心负责人万晖榕介绍,它们能够24小时不间断作业,减少人工约40%,同时最高可实现日产精制原料3.6吨,日产包装12000盒。
      南平茶产业上下游已延伸至茶叶新品种选育、新技术开发、茶主题文旅、茶系列食品、茶主题展会等领域。通过深挖茶文化底蕴,推动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相关产业已经成为当地重要支柱。“三茶”统筹让茶香飘得更广、更远。

    海上丝路起点
    “爱拼才会赢”造就发展奇迹

      泉州,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当时,位于泉州的“刺桐港”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帆樯林立,梯航万国,呈现出“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华景象。
      “爱拼才会赢”,这种精神造就了曾经的繁华,更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它已经从一句福建人常挂嘴边的励志话语,变成全国甚至全球耳熟能详的创业故事。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市以民营经济闻名,尤以下辖晋江市为代表。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民营经济如同潮水般汹涌澎湃,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晋江经验”的激发和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六年七赴晋江,深入调研,总结提炼出了以“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晋江经验”,成为晋江发展的制胜法宝。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不断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晋江经验”成为新征程上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行动指南。
      泉州市晋江经验馆,“历史记忆”“经验提出和践行发展”“未来展望”3个展厅,系统展现了晋江人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的先进经验。
      安踏集团,晋江标志性民营企业。企业发展史陈列馆里,该集团创立以来的一系列产品,让“晋江经验”鲜活起来。安踏集团副总裁李玲说:“作为‘晋江经验’的践行者和受益者,安踏要继续讲好晋江企业爱拼才会赢的故事。”经过三十多年发展,安踏已经从一个偏居乡村的小工厂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全球前三的体育用品企业。2024年上半年,安踏体育的营业收入达到337.4亿元。
      “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这是本分。”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的审议时这样强调。
      聚焦实业,爱拼敢赢。多年来,晋江打造出“全球鞋业制造中心”“世界夹克之都”“中国伞都”“中国食品工业强市”“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等一张张金色名片,诞生了安踏、九牧王、特步、盼盼等众多知名企业。
      2023年,晋江GDP完成3363.5亿元,增长6.5%;财政总收入250.7亿元,增长8.6%。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行榜上,晋江居全国第4,其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指数已上升至全国第3。
      爱拼是关键词,实业是落脚点。“晋江经验”的内涵仍在不断丰富,正续写着新的传奇。

    本报记者文/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2-08期

    • 第2024-12-07期

    • 第2024-12-06期

    • 第2024-12-05期

    • 第2024-12-04期

    • 第2024-12-03期

    • 第2024-12-02期

    • 第2024-12-01期

    • 第2024-11-30期

    • 第2024-11-2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