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大豆、哈萨克斯坦小麦、卢旺达咖啡、澳大利亚蜂蜜以及中国北大荒的大米、新疆的番茄酱……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特色农产品悉数亮相,明晰的产前、产中、产后链条颇受关注。透过博览会这扇窗,我们感受到了构建农业全产业链的重要意义和创新成果,也看到了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机遇和广阔舞台。
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通过整合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可以有效提升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附加值。近年来,我省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推动全链条升级,重点做好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和建集群工作。当然,也仍面临技术瓶颈、资金投入不足和人才短缺等挑战。未来,还需通过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措施,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实现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农产品精深加工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构建利益链的关键环节。近年来,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围绕“特”“优”农业战略,我省精心布局了多条农业产业链。以小米产业链为例,目前我省形成了“谷子新品种选育—谷子种植—小米初加工—小米系列产品深加工—品牌打造”的完整产业链。融合发展也是构建农业产业链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推动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为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注入新动能和新活力。
在农业产业链的构建中,科技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当下来看仍存在技术瓶颈,如智能化设备的普及率不高、农业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等。这就要求,必须加强与科研院校、单位合作,全面构建覆盖产业全链条、全环节发展需求的科技战略力量,建立优势互补、高效联动的合作机制,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同时,还要积极推进农业数字化建设,通过建立农产品信息链管理系统、推广智慧农业等技术手段,提高农业产业链的信息化水平,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整体竞争力。
当前,农产品市场竞争已成为不同区域间的农业全产业链竞争。农业品牌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提升农业产业链附加值的重要途径。这几年,全省各地不断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一批“特”“优”农业品牌崭露头角。品质是品牌的“生命线”。要不断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升农产品质量保障水平和标准化经营能力,夯实品牌发展的根基。特别是要加快补上冷链物流等短板,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让更多大而美、小而特的农业品牌走向大市场。
农民在产业链中的利益分配也不容忽视。要建立健全农民在产业链中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农民能够分享到更多的产业增值收益。
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是重塑农业竞争力的关键之举,是从“大国小农”走向“大国强农”的必由之路。相信,只要政府、企业、农户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不断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就一定能“链”出农业发展新机遇,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赵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