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冬时节,行走在潞城的阡陌乡村,收获后的田地整齐划一,乡镇村庄,道路干净整洁,庭院疏密得当,田园烟火之气扑面而来,一处处好风光近在眼前。
近年来,长治市潞城区秉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理念,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引导群众共商共议、共建共享,形成党群同心、干群同向,齐心协力开启了“千万工程”的全新探索和生动实践。
位于长治通往潞城的潞阳大道西侧的崇道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如何充分发挥优势,吸引更多人返乡发展是崇道村“两委”班子一直思考的问题。“乡村要想发展,既要‘里子实’,也要‘面子靓’。”这是该村村“两委”班子的共识。今年以来,崇道村不断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完成清垃圾、治污水、建管道、改厕所、通燃气、修道路等工作,还建设了文化小广场、活动中心等便民场所,不但营造了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也展现出农村新风貌、新风尚、新生活。
成家川街道在潞城区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但他们立足实际,根据所辖各村实际情况,采取“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方式,将干部与群众拧成一股绳,扎实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集中攻坚,聚焦农村房前屋后“乱堆乱放”、道路沿线“乱搭乱建”,临街商户“门前三包”、广场小巷“卫生死角”等区域,一点一滴改善人居环境,着力构建人居环境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自从村里党员带头开展卫生大整治以来,村容村貌发生了大变化,真是明晃晃、亮堂堂。”成家川街道黄池村村民申毛孩说。
当前,潞城区城乡以环境整治为切入点,不断加快补齐水、电、路、网等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大人居环境整治、绿化美化、排污治污等工作力度,坚持把治乡风与治厕、治垃圾、治房、治水进行统筹布局,实施系统治理,坚决做到传统不能丢、特色必须有,人居环境整治得到大幅提升。
一场从环境到生产,再到生活、生态的深层次变革持续推进。今年,该区实施了5个乡镇、18个村、16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工程,全区农村供热总面积突破1200万平方米,实现清洁取暖村占比85%以上;供水管网改造和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让124个村的水价全部从高于3元/立方米降至3元/立方米以下,减轻了农民负担;农村生活垃圾清运率由70%提升至98%。
充分保护和利用好自然生态、文化遗产,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走出一条生态立村、美丽生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潞城区在做好“千万工程”中的又一亮点。店上镇北村自2023年以来,坚持“红色促党建、党建带发展”的思路,立足村情和资源禀赋,用足用好政策红利,依托红色资源着重发展文旅产业,打造红色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开辟红色文化产、学、研一体化体验式旅游模式,推动农业文旅融合发展。同时通过引企入村,盘活资源,将闲置资产转化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形成了以企带村、互惠互利的发展新格局。
既要留得住乡愁,又要看得见远方。在和美乡村的建设道路上,一幅幅“青山镶嵌家中、绿水环抱家园”的生态宜居画卷正在潞城区被一笔笔描绘。
李炼 王鹏 岳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