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将原有的46块牌子精简为4块牌子和2个标识,将46块牌子下承担的153项工作事项,精简为11大类28项工作。今年以来,阳城县西河乡西沟村深化“三清单、两疏导、一准入”办法,持续推进村级组织减负,让“牌子”走下墙头、“服务”走进心头。
建立“村级组织履行职责事项清单”“村级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清单”“村级组织便民服务事项指导清单”三项清单,该村摘除民政工作站、农民文化技术学校、阳城农广校、西沟村农民技能培训中心牌子,将其下承担的21项工作职责由西河乡便民服务中心承担。将原先出具的54项证明事项缩减为8项,明确22项证明事项不再出具,同时推出25类47项“村能办”便民服务事项。
双向疏通办事渠道。对于“村能办”33项直办事项,由村便民服务中心直接办理,14项帮办事项由红色代办帮助办理;对于不应由村级承办的村民需办理事项,能在网上办理的,制作二维码,引导群众扫码办理。不能网上办理的,由便民服务中心咨询相关部门帮助办理。实行“一准入”制度。县乡两级定期到村,就会议、文件、报表、微信群等情况进行监测。对确需由村级承担的阶段性事项,报县委编办、社工部批准进入清单后执行。
在“减负”的同时,西沟村以加强便民中心建设为抓手,在“赋能”上下功夫。建立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制度,在村便民服务中心推出现场代办、上门代办、网上代办,同时设置了“红色代办”服务专窗,精选5名党员组建“红色代办”队伍,亮身份、懂流程、全代办。吸收18名党员、网格员参与。村便民大厅向上对接乡便民服务中心127项服务清单,帮助村民办理;向下连接网格农户,将供水、供电、供热等9个站所和包村人员、村干部分工制作成服务卡片,发放到全村841户,让群众找得到人、办得了事。
村组减负运行两年来,西沟村监测清理微信群13个,清理App端2个,党员及红色代办员开展巡回服务110场(次),办理养老保险、沉陷区土地补偿、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服务380余件次,调解矛盾纠纷12起,得到了干部群众支持。 (刘晋宏 路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