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发布《杭州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24- 2029年)》。重庆、南京、四川天府新区等地也相继发布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推进机器人产业进一步发展。
赛迪顾问先进制造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高超表示,“十五五”时期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预计将增长至4000亿元左右。其中,工业机器人渗透率有望大幅提升,到2030年增长至1052.6亿元;人形机器人将打通商业逻辑,产业发展将由资源拉动逐步转为市场驱动,预计到2030年产业规模增长至861亿元。
同时,多地纷纷拿出“真金白银”的支持举措,推动经营主体加速集聚。例如,四川天府新区提出“支持研发核心算法”“支持行业大模型研发应用”等多项举措,相关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制企业及用户企业单个项目,最高可补贴1000万元;重庆鼓励重庆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牵头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
政策、市场双轮驱动,也为机器人相关企业进一步打开发展空间。截至2023年,中国机器人全产业链企业数量近八万家,其中上市企业超百家、高新技术企业超四千家。
记者点评:我国拥有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有助于机器人企业及时交付产品,降低产品成本,同时政策鼓励使企业有机会与更多行业深度合作,进一步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
任志霞编辑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