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上午,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三十二场新闻发布会,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张炯玮介绍,近年来,全省金融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改革思维破解发展难题,以制度规范优化金融生态,以综合施策守护安全稳定,全省金融运行稳中有进,金融生态整体良好,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贡献了金融力量。
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
金融服务质效得到新提升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加强协调服务,推动金融“活水”持续润泽实体经济。
我省全年与7家金融机构总部达成战略合作、争取融资支持2.95万亿元。出台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政策措施。争创以转型金融为主体内容的绿色金融试验区,明确焦化、有色、煤电、钢铁4项转型支持目录,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畅通政策传导机制,把做实做细金融“五篇大文章”与落实好国家一揽子金融增量政策结合起来,建立央地金融管理部门分行业分层级并联调度的工作矩阵,发布普惠金融产品、涉农金融产品,让流动性低成本信贷资源直达企业助企纾困。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开展入企服务,赴9个市近60户企业开展专项帮扶,帮助解决企业增量、降息、延期等融资困难,同时组织沪深北交易所专家走访7个市近60家拟上市企业,开展专题培训辅导。金融有力服务重大战略实施和培育新动能,三季度末,全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6.3%,高于各项贷款增速6.1个百分点。
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省地方金融管理局负责人表示,我省正在谋划实施一系列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以落实新“国九条”为重点,起草了“国九条”山西细则、“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机制”山西方案等制度文件。围绕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我省以用好股票、债券为方向,引导企业上市、再融资,最大化发挥上市平台潜力优势,一视同仁支持优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到资本市场发债融资,合理利用交易所和银行间两个债券市场,获得低成本资金,优化融资结构。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助力科创实现新突破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金融的强力支撑。
为推进“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我省出台科技金融支持政策措施,建立省级层面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工作专班,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政府投资基金是围绕省委、省政府明确的重大战略和重点产业开展投资活动的耐心资本。目前,我省共有12只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累计投放项目200余个,投放资金460亿元。近期,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壮大耐心资本,我省修订完善《山西省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管理优化方案》,引导培育省级科技创新天使投资母基金,打造省级政府投资基金母基金集群。加强基金与重点产业链、重点企业和标杆项目对接,实现“科技—基金—产业”良性循环。
区域性股权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塔基”。省地方金融管理局负责人表示,我省着力夯实“塔基”,加快科创企业上市挂牌的源头培育。依托沪深北交易所及全国股转系统山西基地,为企业提供培训交流、咨询辅导、融资对接等服务。2024年度37家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84%;全省11家在辅导及已提交股票发行申请的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占比80%。12月1日,山西股权交易中心列入第三批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名单,为我省企业上市搭建了好的平台。
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目前,促进提升我省区域性股权市场综合服务能力的若干措施正在抓紧制定,内容包括提升培育孵化、融资对接、转板上市、稳健规范等服务能力,努力将我省区域性股权市场打造成服务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平台。
我省大力支持企业加快上市步伐。下一步,A股市场的重点是做优上市后备企业筛选机制和培育体系,做深上市服务“绿色通道”机制,做实沪深北交易所及全国股转系统山西基地,为拟上市企业提供全天候服务。同时,省政府与港交所已签订合作备忘录,近期举办了港交所上市专题培训活动,鼓励山西企业到香港市场上市。
多措并举做好“五篇大文章”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围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省地方金融管理局会同中央驻晋金融管理部门,构建了银行、保险、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落实“五篇大文章”的协同工作机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科技金融方面,聚焦“晋创谷”建设打造科技金融聚集区,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金融需求,鼓励银行、基金、担保、征信等各类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精准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
绿色金融方面,积极推进“以转型金融为主体内容的绿色金融试验区”申创工作。推动国家煤电、钢铁行业转型金融标准在山西先行先试,加快推进山西省焦化、有色行业转型金融标准推广应用。截至三季度末,我省绿色信贷余额达6544.3亿元,同比增长34.5%;比年初增加1521.7亿元,同比多增346.9亿元。
普惠金融方面,以各市首贷续贷中心为线下平台,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无贷户“两张名单”为服务对象,“千名行长结对子”为服务方式,政府性融资担保为增信手段,形成“全量覆盖与重点突出”相结合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截至三季度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406.6亿元,同比增长32.6%;较年初增加888.1亿元。我省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全省融资担保在保余额近1000亿元,放大倍数接近5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担保费率0.79%,低于1%的政策指导线。截至10月末,全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民营经济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32.69%、11.88%、15.36%,均高于各项贷款余额增速。
养老金融方面,完善金融支持养老政策措施,更好发挥专项再贷款引导作用,助力全省普惠养老体系和养老产业发展。通过省级政府投资基金项目库,筛选并向金融机构推荐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项目75个,合计融资需求141亿元。
数字金融方面,深化金融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实施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信通三晋”地方征信平台与“信易贷”“三晋贷款码”整合,打造全新省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
与此同时,我省坚持把防控金融风险作为永恒主题,推动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今年实现6家村镇银行脱离高风险行社;规范整治地方金融组织,累计引导636家不合规或不具备经营能力的地方金融组织有序退出市场;实施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牢牢守住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本报记者张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