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要闻

【乡村行·看振兴】临县白文镇:做强香菇园区 带动农户致富

  冬至将近,走进临县白文千亩枣木香菇特色产业园区,一排排香菇大棚内,朵朵香菇如小伞般绽放,圆润饱满,甚是壮观。菇农们穿梭其间,采收、装筐、搬运、分拣,一派繁忙景象。
  “2024年年初,临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重点打造白文千亩枣木香菇特色产业园区。为此,我们整体投入近6000万元,已发展为占地1207亩、1041个菇棚的香菇特色产业规模,年总产值达6800余万元。”白文镇党委书记刘涛介绍,香菇产业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白文镇香菇产业的不断壮大来源于“党建引领、园区发展、产业共富”的发展模式。南庄村毗邻218省道,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发展初期,在南庄村“两委”主导下,香菇种植区域集中规划在省道两侧,坚持走园区化发展道路,就近共享公共资源。同时,由菇农推选出致富能手和带头人,组成香菇园区管理团队,水、电、路、冷库等设施建设费用与开支全部按种植菌棒数分摊,最大程度节约成本,发挥出集约效应。在园区建设运行上,村党支部统筹管理,做好兜底保障服务,成立临县南庄香菇协会,统一协调处理管理、技术、销售等环节出现的各种问题与难题。
  南庄村党支部书记李秋平介绍,引进香菇产业初期,村党支部发动党员带头参与,8名党员带头种植香菇。后来逐步形成“党员带头,农户为主,多元投入”产业发展格局,先后吸引30余名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成立25个枣木香菇种植合作社。“这些能人不仅带来2500万元产业资金,还带回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为壮大香菇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原南庄村党支部书记贺谈庆是2016年最早一批香菇种植的参与者。起初,他组织4户乡邻通过流转42亩土地,利用脱贫户小额贷款做本金,建起出菇棚26棚、养菌棚7棚,菌棒42万棒。经营采用统一制棒、采摘、结算的方式,3年后还清本息,每户分红10万元。在党员干部带动下,晨胜种养农场、刘二飞种养有限公司等专业合作社相继成立,香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县政府支持力度很大,连年为园区进行基础设施投资,今年又投资1000多万元对园区实施硬化道路、排水渠、挡墙、水井、变压器升级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为菇农们创造了良好发展条件。”白文镇镇长王源远介绍,从去年到今年,菇农们自投近亿元资金,从自制菌棒到注菌、刺孔、翻棒、上架、注水、采菇等环节,带动全县千余名劳动力创业就业。
  “园区解决劳动力多达1000余人,本村4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南庄村原会计郝秀生深感欣慰。“我们的枣木香菇品质优、市场前景好,产品远销多地,菇农户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李秋平笑道。

本报记者燕中兴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2-18期

  • 第2024-12-17期

  • 第2024-12-16期

  • 第2024-12-15期

  • 第2024-12-14期

  • 第2024-12-13期

  • 第2024-12-12期

  • 第2024-12-11期

  • 第2024-12-10期

  • 第2024-12-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