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上午,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四十五场新闻发布会,太原市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亲临山西、两次深入太原考察调研,勉励太原“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要“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持续用力,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盛景,不断增强太原的吸引力、影响力”,为太原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太原始终牢记领袖嘱托,强化省会担当,坚定不移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奋勇前进。
抓住科技创新“牛鼻子”
高质量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近年来,太原市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持续加大科技创新保障投入力度,全市创新驱动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各类创新主体发展壮大。着力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截至目前,太原市科技型中小企业2606家,高新技术企业2150家,在全省占比50%以上;市级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库企业达120家。在全省率先实行“揭榜挂帅”制,集聚了国内外70多家单位开展联合技术攻关。高标准建设“晋创谷·太原”,揭牌以来已注册企业243家,申请知识产权520件,签署产品销售、技术交易合同总额3.7亿元,20万平方米的中试基地基本建成。
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培育。近年来,太原市新获批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全市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个,占全省的88%;省级重点实验室136个,占全省的79%;省级技术创新中心85个,占全省的64%。对标国家实验室标准,建设超10万平方米洁净空间的“第一实验室”,引入顶级科研团队开展研发攻关,目前已具备碳基芯片材料、器件及前沿应用的全链条研发能力,成功制备8英寸碳基芯片,在智能物联网、AI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研制的甚长波锑化物探测器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应用。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常态化开展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与企业供需对接。2021年以来,累计发布技术需求300多项、高校院所成果900多项,促进500多项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建设太原科技大市场,全方位提供科技服务,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28亿元,比上年度增长23%。
太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继承表示,我们就是要用最大的力度、最优的服务,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下一步,太原市将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强化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支撑作用,以科技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高质量发展底色更加鲜明
太原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严要求,加快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汾河43公里生态长廊纵贯全城,6个国考断面、4个省考断面水质显著改善,断流近30年的三晋名泉晋祠泉实现复流,全力攻坚大气污染治理,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75,达历史最好水平。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向“绿”而行是必经之路。太原市副市长李永强介绍,制造业是太原的传统优势,近年来太原市坚持强龙头、延链条、建集群,不断深化“政府+园区+链主”招商模式,全力构建“1233”重点产业链体系。目前已完成95户链上企业遴选认定,常态化调度跟踪产业链重大项目73个、招商引资项目64个、关键技术创新79项,全市纳入省级重点产业链企业177户,产业链企业营收在全省占比达20%以上。
按照“三个一批”工作机制,太原市有序推进67个省级和113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太钢热连轧、盼立医药、长城电源等项目手续加快办理,亚鑫电子新材料、美锦氢能重卡、山西电机高效电机等项目全面开工,沪硅半导体、泰山高性能玻璃纤维、太钢低碳节能升级改造等项目快速推进,晶科能源光伏垂直一体化、厚生锂离子电池隔膜、惠科电子新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全市制造业完成投资264.59亿元,同比增长23.8%,占工业投资的80.1%。
如今的太原,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城市公园数量居全国前列,林木覆盖率达43%,蓝天白云成为常态,“锦绣太原城”盛景正在变成美好现实。
进一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高质量发展格局更加优化
过去的一年,太原市入选“2024年度活力之城”、人才友好型城市50强、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强,连续三年上榜“营商环境创新城市”,在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2024世界城市名册》榜单中的排名从2020年的223名上升到139名。
太原市副市长蔡江泽从五个方面对太原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进行介绍:
持续放宽市场准入,民营企业参与的市政公用特许经营项目达20个,推行“证照联办”,办理营业执照可一并办理经营许可,实现“准入即准营”。
持续优化政务服务,高标准抓好27项“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落地见效;应用惠企政策平台,实现优惠政策便捷兑现;提供“24小时自助办、中午不断档、周末不打烊”全天候政务服务,实行一窗通办模式,97%申请办理事项可实现“只到一窗、一站办结”。
持续强化法治保障,推行“企业安静期”制度,建立“包容审慎”监管机制,推行“首违不罚、柔性执法”,杜绝多头执法;设立公益性商事调解中心,为民营企业提供司法服务保障。
持续优化信用环境,开展信用等级评价,扩大信用信息应用场景;开展“政策不兑现、新官不理旧账”集中整治,强化政务诚信约束;深化“信易批”改革,营造“守信一路绿灯,失信处处受限”的社会信用氛围。
持续加强要素供给,全面深化“承诺制+标准地”改革,实行投资项目“全代办”;压缩政府投资项目、社会投资项目、简易低风险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
聚焦演艺市场的营商环境,太原市出台《支持演唱会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对太原市区域内合法经营、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演唱会主办单位,根据演唱会单场售票规模及售票收入情况,给予15万元至80万元的单场资金奖补。同时成立营业性演出服务保障工作专班,常态化开展集中调度、现场办公,及时处置突发情况,全力打造具有太原特色的演艺消费矩阵。
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高质量发展水平更加均衡
太原市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年财政支出八成左右用于民生事业,民生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十四五”以来,太原市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8所,新增优质义务教育学位11万个,为城乡低保、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发放各类补助23.41亿元。聚焦“一老一小”两个重点群体,建成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43个,公办示范性综合托育机构实现县县全覆盖。
太原市副市长陈博介绍,太原市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医疗资源富集优势,选择9所省级医院,实施18个项目,提升了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市级各医院明确定位差异化发展,与同济、复旦、上海交大等附属医院深度合作,柔性引进国内一流专家带教指导。项目实施以来,先后建成专病救治中心30个,引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86项,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收治病种数增加了27种,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国内一流的医疗服务。
此外,省、市8家三甲医院派出240名专家对口帮扶县级医院,杏花岭、万柏林、古交、清徐、阳曲5个县(市、区)达到了县级三级医院服务水平;推进二级以上医院对口帮扶社区、村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千医千村牵手”工作,以专科团队、巡回专家组等形式下沉指导。2023年全市基层诊疗量占比达到31%。
围绕群众反映“入托难”“入托贵”“不放心”问题,太原市10个县(市、区)均建成了公办示范性综合托育机构,开展全市托育服务培训,并增加托位1210个。出台了《公办示范性综合托育机构保育费收费标准》,目前,建成的公办示范性综合托育机构托大班每孩每月收费不超过1298元。
卢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