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供暖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1月5日,晋控电力长治发电公司设备管理部主任王志刚正忙着查看近日的供热情况,“作为长治市主要集中供热热源单位,我们计划在原供热能力100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通过供热扩容改造增加供热负荷,达到2049万平方米。”
日前,《长治发电公司供热增容改造项目初步设计技术方案》获晋能控股集团评审组全票通过,标志着公司供热增容改造项目正式启动,此次改造将新增一套供热能力不小于1049万平方米的供热首站及相关配套设施,目前正在完善设计方案和设备招标采购等前期工作。
长治发电公司坐落在美丽的漳泽湖畔,是山西省第一座双机投产百万电厂,两台1000MW超超临界、直接空冷燃煤发电机组于2021年6月实现双机投产,承担了长治市区1000万平方米的供热面积。
近年来,由于长治市城市发展及将周边区域城区面积都纳入集中供热区域,热源供热缺口较大。长治发电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三改联动”政策,计划对两台机组进行供热增容改造。“供热增容改造不仅可以让城市更‘温暖’,也是企业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王志刚说。
此次供热增容改造将采用1号、2号机组打孔抽汽+热网首站供热方式,利用新增抽汽管路,满足新建首站抽汽需求。改造完成后,预计整个采暖季供热量约为390.5万吉焦,热网供回水温度按120/60℃设计,热网循环水流量7890吨/小时,可以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热源保障。“这是一项利国利民利己的民心工程,也是一项关系民生、造福万民的温暖事业,符合国家发展循环经济、节能降耗的产业政策,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王志刚表示。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近年来,长治发电公司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行动,绿色正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节煤是超超临界技术的最大优势,长治发电公司两台1000MW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容量大、技术参数高、设备运行稳定,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节能环保成果显著。
“我们有最先进的烟气脱硫、脱硝、除尘及水处理设施,二氧化硫、烟尘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低于国家标准,公司连续三年实现了‘碳盈余’。”该公司环保部副主任张军说。据了解,此次实施供热增容改造后,在不增加电厂燃煤量、环保排放量等指标的基础上,全年碳配额可增加15万余吨;供电煤耗降低约7.5克每千瓦时,节约标煤7万余吨,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公司将燃煤运输车辆全部改用新能源车辆,把重卡换成“绿卡”,全年运煤量14万车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万吨。
走进长治发电公司多功能厅,一块7米×3米的深蓝色电子屏幕正中的三维立体图映入眼帘,这是长治发电公司的概貌,周围以表盘、柱形图、视频等显示电厂经营、环保、生产、安全等关键指标和工作现场画面,实时更新。“这是公司的智慧管控平台,全厂区900多处作业区域加装了视频监控点,实现‘多屏联机’,24小时全天候监控各个生产环节,可以一键感知企业的‘脉动’。”该公司仪电维护部主任李信说。
目前,长治发电公司智慧管控平台接入6.4万个实时数据监测点位、200个人员定位基站,并建成全厂三维漫游、人员实时定位、视频摄像头跟踪等6个功能模块、1.5万余个模型,结合“两票”信息、门禁信息和人员定位信息,明确生产人员的安全边界,如有越界行为立即报警;对于临时工作区域,新设电子围栏、移动摄像头,实现360度全覆盖监控,及时消除生产事故隐患。“安全帽上的‘黑匣子’就像工作人员的电子身份证,戴上安全帽就变成了‘天线宝宝’,这些信号可以通过智慧电厂平台实时追踪、记录工作人员的全部活动轨迹。”李信说。
下一步,长治发电公司将进一步推进智慧监控系统增容改造、燃料采制化无人值守系统建设等,努力把企业打造成百万机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引领者和示范者。
李学林 刘红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