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午或晚上,在大同市左云县云兴镇云泰园小区内总会出现这样一群身影,他们身穿红马甲,不时抬头望向住户家的窗户,好像在寻找着什么。经过仔细了解,这是云兴街社区创立的“窗帘行动”志愿者服务队,通过观察独居老人窗帘开合状况,做好独居老人群体的看护服务。
云兴街社区成立于2007年,社区居民多,人员复杂,管理难度较大。近些年来,该社区持续通过抓党建促治理,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社区治理呈现出良好态势。
党建引领
智慧治理出成效
云兴街社区共划分为17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有1名网格员和1名网格辅助员。社区将支部建在网格上,以党建为引领,推动物业、居民等多方参与社区治理。“当小区内的居民发现诸如垃圾处理不及时、小区内宠物随地大小便之类的问题,可以通过‘i沃社区’小程序上的‘随手拍’功能向网格员反馈,网格员看到后会第一时间处理并反馈给居民。”社区工作人员赵雅琦说。
云兴街社区网格员祁鑫告诉记者,社区内主体产生矛盾,首先是网格员去进行调解,如果实在无法解决,警官、检察官、法官、律师再进行化解。基于这种模式,左云县积极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经营主体等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大家的事情大家一起干的观念深入人心。
如今,云兴街社区正在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并构建了“云兴街社区数字看板”智慧平台,该平台分为全景社区、党建引领、政务服务、社区治理、社区生活和数据赋能六大板块。云兴街社区党总支书记张月梅告诉记者,这一平台能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将智能化、数字化、便携化的服务真正融入包括社区政务、社区购物在内的社区居民生活当中。社区居民在享受智慧生活便利的同时,满意度和幸福感得到了显著提升。
兼顾各方
便捷服务暖人心
一个优质社区,完善便捷多样的服务是必不可少的。有鉴于此,云兴街社区不断完善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设有便民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幼儿园、课后托管室、老年人食堂、矛盾纠纷调解室、爱心驿站、书画室等,真正实现了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有生活所需各项服务的美好愿景。
针对独居老人展开的“窗帘行动”就是爱心驿站的一项重要服务内容。除此之外,社区还推出了“万能叔”进社区义务修理小家电服务。社区内的居民大多为中老年人,一直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作风,家中旧家电舍不得丢弃换新,时不时出点小问题。而社区正好有一位善于维修小家电的退休老党员,云兴街社区党总支就支持帮助该“爱心维修工”在社区成功办起了小家电维修服务。
“我们现在还缺一台缝纫机、一台电熨斗,能否想办法给解决一下?”在记者采访间歇,张月梅还同当地相关领导商量起在社区创办“便民裁缝铺”的事情,希望能为有需要的群众免费提供扦裤边、缝被罩、裁衣服等针线活儿服务。
社区居民的就业一直以来都是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云兴街社区积极对接有用工需求的单位企业,为社区有意愿又有劳动能力但没有合适就业机会的居民提供相关就业服务。“目前,云泰园小区已有10多名居民在小区康杰物业找到了保洁、保安之类的工作。”张月梅告诉记者,在给社区居民提供就业岗位之外,还定期对居民进行就业培训,培训的方向主要是诸如面点、家政之类。
为了进一步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云兴街社区还组织成立了3支舞蹈队、1支管乐团,定期组织开展活动。居民们自己编排、自己表演,极大地丰富了精神生活,社区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
换位思考
用心用情解难题
“社区工作要把居民所需放在心上,但说到底秘诀在于肯琢磨。”这是张月梅自己总结的工作心得。云泰园小区有很多居民是从农村搬进来的,还保留有种地的习惯,之前有个别居民在小区绿化带内种植蔬菜,这与物业相关规定产生冲突,居民与物业两方冲突不断,互不相让。
面对此种情形,张月梅开始思考如何既能让有种菜意愿的居民实现自己的种菜梦,又能够不违反物业相关规定。经过仔细斟酌与商讨,她提议将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后面的闲置荒地开辟成菜地供居民使用,将其取名为“思乡菜园”。居民在认领的土地上开辟、种植自己喜欢的蔬菜,蔬菜成熟之后他们除了自己食用之外,往往还将多余的分发给社区内的独居困难人群。每年春、夏、秋三季,“思乡菜园”内总是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居民家的闲置旧衣物何处去?左云县经过研究商讨,提出在云兴镇7个社区收集居民家的闲置衣物,在经过免费处理后,无偿提供给有需要的人群。“衣物清洗处理机器只有我们西街社区有,所以7个社区所收集的衣物全部在我们社区进行处理,其余6个社区只负责衣物的收集工作。”西街社区的居委会主任段倩男告诉记者,2024年已面向全县范围发放衣物3.2万件。
“社区基层治理工作不能仅仅依靠基层工作人员,还需要居民、驻地单位等多方共同努力。我们要不断提升和创新基层治理的手段和方式,推动基层治理智慧化、现代化。在不断丰富基层服务产品供给的同时,要用心用情将基层工作做实做细。”左云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白历厘说。
彭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