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省政协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展开热烈讨论,为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汇智献策。
2024年,游戏《黑神话:悟空》爆火,山西文旅乘势“出圈”。在“跟着悟空游山西”活动中,隰县小西天、应县木塔等景区迎来“泼天流量”。全省文旅市场持续火爆,重点监测景区接待游客人次、经营收入分别增长16.9%、11.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在农工党界别分组讨论中,委员们就此议题提建议、谋实策。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要关注游客对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等方面的旅游服务需求。”在省政协委员、农工党山西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杜宏瑞看来,我省可通过加快建设富有特色、竞争力强的全域旅游示范县,形成多样化消费场景或文旅消费业态。发展绿色经济和推进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是生态功能县打造有地域辨识度文旅品牌、推动县域消费“多点开花”的重要抓手。
当前,文旅融合生机勃勃、前景广阔。文旅、文博、文创、文艺联动,文旅工作有了新的工作方向。“要关注与文旅资源相关的次生产业。”省政协委员、农工党阳泉市委会主委张立君说,近年文旅产品销售情况十分亮眼,VR技术正重塑文旅生态。“大众在文旅方面的需求与供给如何有效对接,是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问题。”他认为,增加文旅体验活动和开发特色文创产品是有效的应对措施。
“要充分利用我省自然环境、文化旅游、康养资源等优势,推动康养和文旅融合发展。”张立君建议,加大“康养+文旅”产业政策支持,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推动“康养+文旅”品牌化;政府牵头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形成康养文旅协同效应,制定和完善服务产业运营标准体系,提升游客体验感。
文化体现城市的精神内涵,旅游展示城市的魅力与活力。“推动城市文旅融合发展,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增强文化自信。”省政协委员,农工党省委常委、农工党晋城市委会主委赵红亮建议,精心打造城市特色街区。
走出会场,关于文旅融合的话题还在继续。委员们纷纷表示,今后将更多为文旅融合发展、叫响“旅游满意在山西”品牌积极建言发力。
本报记者郭慧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