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副刊

墨香里的传承

  在我的家乡,春节的脚步伴随着阵阵墨香,那是父亲的春联班开始忙碌的信号。父亲是村里有名的文化人,他不仅自己擅长书法,还热衷于教孩子们书写春联。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乡村,人们的生活节奏慢而有序。春节前的准备活动,除了打扫卫生、购置年货外,最重要的便是张贴春联了。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手写春联是风尚,也是对传统习俗的传承。
  寒冷的冬天,村子里的孩子们围坐父亲身旁,听他讲解用笔要领,练习书写春联。父亲手中的笔在宣纸上舞动,墨迹如行云流水般展开;孩子们在一旁认真模仿,偶尔会因某个字写得不好而互相打趣。
  父亲的春联班主要由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组成,他们都是村里的书法爱好者。每年腊月二十过后,他们便会聚在一起,讨论今年春联的主题和内容。这些内容往往与当年的社会背景、国家大事以及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会将国家的政策、社会的变迁融入春联中,使之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时代气息。
  春节前几天,父亲会把春联班写好的春联免费送给乡亲们。大年初一清晨,家家户户都会贴上新春联,那一刻,整个村庄都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孩子们穿着新衣,手里拿着鞭炮,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人们则是一脸的满足和期待,他们相信新的一年会更加美好。看到每个人脸上笑容灿烂,我们开心极了。
  随着时间流逝,许多事物都在发生变化,但父亲的春联班依旧坚持着他们的传统。年复一年,他们始终坚持为村民手写春联,因为他们相信,手写的春联最能传递出真挚的情感和深厚的祝福。
  父亲的春联班不仅仅是一个写字的地方,它更是我们乡村文化的一个缩影,是我们共同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那里,我们学会了如何用笔墨表达情感,如何用文字记录时代,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在变化中坚守传统、在传统中寻找创新。

韩红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1-21期

  • 第2025-01-20期

  • 第2025-01-19期

  • 第2025-01-18期

  • 第2025-01-17期

  • 第2025-01-16期

  • 第2025-01-15期

  • 第2025-01-14期

  • 第2025-01-13期

  • 第2025-01-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