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能源

推广节能降耗技术引领行业发展潮流,整合上下游资源形成绿色生态产业链——

【能源革命观察】大同阳高中联:打造零碳数据中心

  • 冷却系统。

  • 高密度功率机柜。

  • 阳高中联四期鸟瞰图。本报通讯员摄

  •   冬日里,走进大同阳高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基地1号数据中心机房内,一个个机柜信号闪烁,正用强大算力进行着复杂的数学计算、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服务,将“看不见”的算力转化为“看得见”的生产力。这座以“绿色零碳”为目标的大数据产业基地,经过4年多的建设和发展,已逐步成为大同市算力基础设施的“新地标”之一,尽显算力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落户阳高县的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基地,由中联数据集团旗下的山西中云智谷数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运营。“项目以能源高效利用、绿色低碳发展、科学布局及集约建设、算力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充分利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强力推广节能降耗技术应用,实现打造零碳绿色数据中心目标。”中云智谷数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政府事务经理王凯强告诉记者。

    浸没液冷
    用先进技术降低散热能耗

      大寒时节,室外寒风萧瑟,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基地的机房里却温度不低。信息存储与处理的过程,也是大量耗能和产生余热的过程。为机柜高效降温,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机房里,一组组浸没式液冷柜和冷却液分配单元抓人眼球。王凯强介绍:“浸没式液冷服务器是通过将服务器浸泡在特殊的绝缘冷却液里,使运算产生的热量被直接吸收进入外循环冷却,全程用于散热的能耗几乎为零。这种形式的热传导效率比传统的风冷要高百倍,节能效果超过70%。”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下,数据中心作为生成算力的关键枢纽,其能耗问题备受关注,绿色节能成为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阳高县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基地以能源高效利用、绿色低碳发展、科学布局及集约建设、算力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以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环保性为原则,采用国际先进绿色节能新技术,强力推广节能降耗技术应用,加快构建算力中心绿色多元能源供给体系,在数据中心领域脱颖而出,引领着全新的发展潮流,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标杆。
      2024年,以“赋能算力引擎、驱动数字变革”为主题的2024算力产业生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京举行。会上,大同市人民政府荣获“绿色算力发展先锋”称号;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基地项目(大同阳高)荣获“2024年度中国IDC产业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奖”。

    着力创新
    推动数据中心行业绿色发展

      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基地规划总投资300亿元,园区用地1000亩,设计安装高密度功率机柜超10万架,承载服务器100万台。该项目现完成投资93亿元,1至8号数据中心机房楼已投运,共建成高功率机架3.1万架,投运服务器30万台。此外,还建成1栋运营中心、1栋研发中心、1座自建220kV变电站。
      目前,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基地的光纤网络已直连北京、天津、廊坊、张家口、乌兰察布等地,把能源转换而成的算力源源不断输向远方。
      安防工作是数据中心的“生命保障线”。据了解,为确保安全运营,他们与客户一同设计了4级监控系统,在园区级、楼宇级、房间级、设备级各个层面均能实现全方位的安防监控保障。同时,利用行业领先的DCOM系统和园区总体管理系统直接实时对接总部进行数据互通。楼内二层机房区布置了4个IT机房模块,可容纳2010个8kW机柜。
      在绿色节能设备的研发和应用上,基地也不遗余力,积极进行一系列创新,全力推动数据中心行业的绿色发展。
      “基地积极引入一系列高效节能设备,构建了全方位的节能体系。其中,间接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等设备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制冷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高频UPS、精密空调以及变频多联式空调系统的配备,确保了电力供应的稳定与高效,同时实现了能耗的精准控制。此外,EC风机变频技术、能效精细化管理系统和削峰填谷水蓄冷等技术的运用,进一步优化了能源利用效率,使数据中心的运营更加绿色、高效。”王凯强介绍说。

    智慧减碳
    努力实现“碳足迹归零”目标

      基地在绿色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积极开展智慧减碳行动。通过对碳排放关键数据的实时监测与深入分析,精准把握数据走向,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节能减排目标与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同时,借助先进的AI智能调优技术,根据实时运行数据自动调整设备参数,优化系统性能,确保数据中心始终处于高效、节能的运行状态。这一智慧化的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还降低了人工成本,为数据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基地还特设了“大数据产业碳中和研发中心”,从应用角度致力于研发并解决大数据产业在碳中和发展思路下的关键技术难题,建立碳中和人才智库,积极申报国家专利,推动研发成果的产品化和市场化,整合政府主管部门、科研教学机构和企业市场三方面资源,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着力构建国内一流的碳中和创新平台和碳中和产业联盟。
      值得关注的是,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基地不仅关注自身的绿色发展,更致力于推动整个大数据产业集群的绿色发展。中联数据充分发挥在产业上下游的资源优势,促进大数据产业集群发展,形成绿色生态产业链。加大在“源网荷储”、新能源自给自足、以园区级主动电源替代柴油发电机等方面的研发和投资力度。通过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加快构建数据中心新能源生产基地、绿电输出基地、绿证输出基地,应对高能耗挑战,实现“碳足迹归零”目标。

    本报记者贺锴 本报通讯员马静波 宋佳烨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1-26期

    • 第2025-01-25期

    • 第2025-01-24期

    • 第2025-01-23期

    • 第2025-01-22期

    • 第2025-01-21期

    • 第2025-01-20期

    • 第2025-01-19期

    • 第2025-01-18期

    • 第2025-01-1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