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举办人才工作者专题培训班,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业务能力。
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开展人才引进校园宣介活动。
组织开展服装缝纫人员“订单式”培训实操教学。
“高校博士阳泉服务”启动暨签约仪式举行。
伟大事业呼唤人才,伟大时代造就人才。
“人才”二字,寥寥数笔,却是活力之源、创新之核、发展之要、强市之基,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2024年,阳泉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按照市委“14510”总体思路和部署,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着力打造产才融合发展高地,以“人才聚能”行动为引领,全面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思路和方法,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强化党管人才
构建人才工作“大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近年来,阳泉市始终将人才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为人才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制度支撑。
阳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涵盖了组织部、人社局、教育局、科技局等多个部门,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人才工作重大事项,协调解决人才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工作措施越细,发力才能越准。
为压实人才工作责任,阳泉市将人才工作目标任务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年度考核体系,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的重要指标。通过建立项目化工作机制、定期调研督导等方式,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压实责任,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局面。
在强化理论武装方面,阳泉市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党中央关于人才工作新部署新要求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主体班次内容,通过举办全市人才工作者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授课,引导人才工作者进一步理清思路、增强本领。同时,还积极组织人才工作者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和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提升能力,为做好人才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阳泉市还注重加强人才政策研究制定工作。修订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才培养引进工作的若干措施(试行)》,从引才留才、激励保障、平台建设、培养使用、工作机制等五个方面为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支持。同时,聚焦全市重点领域个性化需求,开展人才政策“定制工程”,联合市数据局出台《阳泉市数字人才发展专项支持措施(试行)》,正在探索推进科研、医卫等行业领域专项人才政策制定工作,持续提升人才政策的精准性、实效性。
一系列举措的相继出台,让阳泉市逐步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为全市人才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拓宽引才渠道
壮大人才队伍规模
广开进贤路,聚引八方客。
2024年,“高校博士阳泉服务”专项行动在阳泉市持续推进,15名博士深入企业一线,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技术特长,围绕企业的技术难题和实际需求,开展了16项富有成效的项目合作和课题研究,帮助企业破解生产、技术等方面难题17个,开展专利申报4个,研发连翘功能茶、桑叶挂面等新产品、新配方9个,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高校博士阳泉服务”专项行动,也正是阳泉市招才引智活动的一个缩影。
阳泉市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发展和民生服务需求,坚持按需引才、精准引才,通过全职引进、柔性引进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宽引才渠道,壮大人才队伍规模。
在全职引进方面,阳泉市编制了《阳泉市2024年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明确了各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类型和数量。通过高层次人才直通车、体制内人员回流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招聘等方式,全职引进各类人才195名。这些人才涵盖了科技创新、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阳泉市还积极开展校园招聘活动,与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吸引优秀毕业生来阳泉就业创业。通过举办校园招聘会、宣讲会等活动,向高校毕业生介绍阳泉市的发展优势、人才政策和就业环境,激发他们来阳泉就业创业的热情。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
在柔性引进方面,阳泉市充分发挥柔性引才灵活便捷的优势,全年柔性引进包括2名院士在内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团队)81人(个)。通过项目合作、技术指导、挂职锻炼等方式,让高层次人才为阳泉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例如,通过实施“高校博士阳泉服务”专项行动,精准对接太原理工大学和山西农业大学,引进15名博士入企服务,构建起“1个主导合作项目+N个协同服务内容”的“1+N”合作模式,有效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此外,阳泉市还积极探索创新引才方式,如开展“带编入企”专项人才引进工作。这一举措既解决了企业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难题,又为青年人才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拿出事业编制引进优秀青年人才进行入企工作,既保障了人才的稳定性,又增强了企业的吸引力,实现了政企双赢。
在引才过程中,阳泉市注重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引才方案。通过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对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为企业提供精准的人才引进服务。同时,加强与人社、教育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引才合力,共同推动人才引进工作取得实效。
通过一系列引才举措的实施,阳泉市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构建多层次人才培育体系
如何让“英雄有用武之地”,让人才专心干事创业?
阳泉的答案是:搭平台、建阵地,让各类人才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阳泉市在加大引才力度的同时,注重加强人才培育和使用工作,通过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育体系,提升人才自主培育能力和水平;通过搭建平台、优化环境等方式,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在人才培育方面,阳泉市聚焦科技人才、技能人才、医卫人才、社工人才等开展“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全年累计培训人数达到1.6万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各类人才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例如,创新建立省派科技博士服务团“项目领题”和“结对带徒”工作机制,博士服务团共成功申报省级科研项目1项、市级科研项目4项,正在申请实用新型专利4项和发明专利1项。
同时,阳泉市还大力推广“订单式”人才培育新模式,依托阳泉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为全市10余家企业培育技能技术人才300余人。这种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定制人才培育方案的模式,既提高了人才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增强了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在人才使用方面,阳泉市注重发挥人才的专业特长和优势,将人才配置到最能发挥其作用的岗位上。通过实施重点人才工程、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等方式,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和空间。例如,围绕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依托阳泉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聚焦打造市级产学研联盟,着力推动校企人才双向流动、联合培养,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
此外,阳泉市还注重在基层一线历练人才。通过选派农技人员“进村入户”、科技特派员深入企业等方式,让人才在实践中锻炼成长。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人才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还为推动乡村振兴和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育才用才过程中,阳泉市注重加强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建设。通过完善人才评价标准、优化人才评价方式、强化人才激励措施等方式,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例如,对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奖励;对高层次人才在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对优秀人才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等。
通过一系列育才用才举措的实施,阳泉市构建起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育体系,激发了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优化服务保障
营造爱才敬才浓厚氛围
一颗种子,只有在生态环境适宜的地方才能生根发芽,人才竞争的关键,是环境之争,更是服务所至。
阳泉市始终坚持以人才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优化服务保障措施,为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通过健全服务体系、加强关心关怀、搭建交流平台等方式,营造了爱才敬才的浓厚氛围,增强了人才的归属感。
在健全服务体系方面,阳泉市稳步推进服务联盟“提档升级”,与31家单位及部门重新细化服务事项并签订合作服务协议。通过整合服务资源、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等方式,为人才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结合全省高层次人才服务指南编制工作,重新梳理人才服务事项14项,实现了人才服务上下贯通、衔接有序。
此外,阳泉市还创新实施了一系列人才服务举措。如创新实施“新生免费游阳泉”活动,让符合条件的新生及家属在感受阳泉厚重历史文化内涵的同时,增强了对阳泉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又如,为符合条件的人才发放“泉才卡”,提供交通出行、子女入学、人才公寓、文化休闲等17项专属服务,让人才在阳泉安心工作、舒心生活。
在加强关心关怀方面,阳泉市坚持把人才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期间,市委常委带头开展人才慰问活动,各级各部门通过登门拜访、视频连线等形式为在外优秀人才和本地人才送上节日祝福。
同时,阳泉市还注重加强人才健康保障工作。通过开通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绿色通道”、定期组织人才健康体检等方式,关注人才的身心健康状况,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的健康保障服务。
在搭建交流平台方面,阳泉市注重发挥各类社团组织的作用,为人才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和空间。通过举办青年人才联谊活动、“泉才汇智·共创未来”人才沙龙等活动,让人才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进了解、深化友谊。
此外,阳泉市还积极邀请人才参与政府决策咨询、项目评审等活动,充分发挥人才的智力优势和专业特长,为阳泉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留人重在留心。点滴“关键小事”,让“千里马”于斯为盛,尽情驰骋。
通过一系列服务保障举措的实施,阳泉市营造出爱才敬才的浓厚氛围,增强了人才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这种以人才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仅提升了阳泉市的城市形象和吸引力,还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深化省校合作
拓展人才工作新领域
1月6日,平定县泽宇种植专业合作社果树产业示范基地挂牌仪式在岔口乡青阳村举行。此次挂牌仪式,是平定县全力实施“校企合作”乡村与高等科技院校“联姻”的具体成果之一。
长期以来,平定县委组织部积极推动乡村与高校的合作,积极为乡村和高等院校牵线搭桥,通过整合双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平定县泽宇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山西农业大学的合作,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是“校企合作”模式的生动实践。
阳泉市在做好本地人才工作的同时,还积极深化与省内外高校的合作交流,拓展人才工作新领域,提升人才工作质效。
阳泉市高度重视与高校的合作交流工作,将其作为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通过赴省内外高校举办“人到山西好风光”专场宣介活动、开展“联企入校”专项行动等方式,积极宣传推介阳泉市的发展优势和人才政策,吸引更多高校师生来阳泉开展社会实践、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等活动。
在深化校企合作过程中,阳泉市注重加强与高校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通过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开展科研项目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方式,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例如,阳泉市与浙江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建了多个省级中试基地和博士创新站,为全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阳泉市还注重加强与高校在人才交流互动方面的合作。通过举办高校学子阳泉行、青年人才联谊等活动,让高校师生深入了解阳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人才政策环境,增强了对阳泉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此外,还积极邀请高校专家教授来阳泉开展学术交流、讲座培训等活动,为全市人才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
阳泉市不断加强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通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为高校师生来阳泉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例如,对来阳泉创业的高校师生给予资金扶持、场地支持等优惠政策;对来阳泉实习实训的高校学生给予生活补贴、交通补贴等支持措施。
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推动科技创新,阳泉市不仅拓宽了人才工作新领域,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通过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交流,提升了阳泉市的城市形象和吸引力,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阳泉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
未来,阳泉市将继续锚定人才强市目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大引才育才力度,优化服务保障措施,深化省校合作交流,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努力开创阳泉市人才工作新局面。
本版文字:苏晓晨
本版图片由阳泉市委人才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