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瑞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运营2台300兆瓦热电联产机组,年发电量33亿千瓦时,并具备800万吉焦的年供热能力,担负着太原和晋中两市约2500万平方米的集中供热。2022年1月2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瑞光热电,走进热电机组生产集中控制室、燃料智能化管控中心、机器人自动化验室,察看生产运行数据,向现场技术人员了解企业加强节能减排、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生产保障等情况,并发表重要讲话,给企业职工极大鼓舞。
三年来,瑞光热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关怀,勇当供电供热和能源革命排头兵,同时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放在首位,努力提升民生用能满意度。三年完成发电量约94亿千瓦时,供热量约2527万吉焦。2024年完成供热量867万吉焦,达到历年最高,也达到国内同等规模机组供热能力最大。同时,瞄准行业前沿,不断探索节能降碳实践,在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同时加快绿色转型发展,实现了传统煤电与绿电的耦合运行。
“瑞光热电作为太原、晋中两市集中供热主要热源点之一,承担着两市约2500万平方米民生供热保障任务。对我们电厂来说,越是极端气候,越要做好民生保供工作,不能出一点差错。”1月23日,山西国际能源集团瑞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瑞光热电”)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董鑫见到记者时,正在有序安排应对春节前雨雪、寒潮天气相关事宜。
2022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瑞光热电考察调研时指出,供电供热事关经济发展全局和社会稳定大局,是关系民生的大事。殷殷嘱托、真切关怀,化作瑞光人履行责任使命、勇于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
题定纲成,乘势而进。三年来,瑞光热电始终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放在首位,努力提升民生用能的满意度。三年完成发电量约94亿千瓦时,供热量约2527万吉焦。2024年完成供热量867万吉焦,达到历年最高,也达到国内同等规模机组供热能力最大。山西国际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所属12家火电企业全部实现热电联供,供热面积达1.5亿平方米。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随着太原、晋中两座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冬季民生供热需求矛盾凸显。我们大力推进煤电机组‘三改联动’。”探究成绩取得的秘密,董鑫讲述其企业所为:组织实施机组灵活性改造,在实现机组调峰的同时,增加供热面积约200万平方米,新增供热能力相比于热电分产,年可节约标煤2280吨,减排CO2约0.568万吨。进行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增加供热面积约400万平方米,供热期间系统降低全厂发电煤耗约12g/kwh,一个供热期可节约标煤1.8万吨,减排CO2约4.487万吨。通过技术改造,瑞光热电总供热面积提升到了2500万平方米,极大缓解了周边城市热源紧张局面。
不断探索节能降碳实践,全环节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保障煤炭供应安全,统筹抓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这篇大文章,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积极稳妥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瑞光热电从自身能源企业实际出发,按照集团聚焦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能源安全等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砥砺奋进,以高质量发展实绩唱响绿色发展篇章。
“公司稳步推进机组节能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工作,切实提高煤电机组清洁高效运行水平,公司节能减排资金累计投入4亿多元。”瑞光热电设备部主任侯海军接受采访时以数据说话,“如锅炉智慧燃烧及能效提升技术改造,通过对锅炉燃烧动态优化调整,在增强锅炉对煤种、负荷变化的适应性,确保锅炉运行稳定的同时,提高机组热效率,降低供电煤耗,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综合节煤约2克/千瓦时,年节约标煤约3000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900吨。”
瞄准行业前沿,不断探索节能降碳实践,在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同时加快绿色转型发展。“我们立足集团公司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的火电、新能源、储能装机规模‘三个一千万’的发展规划部署要求,公司和顺综合清洁能源供应(风光储)一体化100兆瓦光伏全容量并网发电、100兆瓦风电项目开工建设,推动单一煤电向光伏、风电等多轮驱动转变。创建多能互补应用模式,利用公司停车场、厂房楼宇屋顶等现有场地,建设光伏和小型风电装机,实现了传统煤电与绿电的耦合运行,有效降低生产用能。”瑞光热电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巍介绍道。
在保障太原、晋中两市集中供热热源稳定的同时,瑞光热电率先探索实践冷热联供模式,为太原武宿机场点对点提供供热面积约100万平方米、供冷面积约21.9万平方米热源。进行余热利用改造,将烟气中的部分热量进行交换实现余热回收利用,为周边30公里范围内用户提供移动热源,年利用余热约50万吉焦。传统火电企业以电为主的单一结构向实现电、热、冷、汽等能源综合供应转变,加快推进煤电与新能源一体化融合发展,形成多能互补、协调发展的新业务格局。
深化数智赋能,坚持体系建设与数智化深度融合。按照集团“一平台、十中心”数智化体系建设部署安排,瑞光热电在全省火电企业率先建成无人干预的燃料智能“采制化”系统,以数字化手段促进生产经营集约高效,助力节能低碳发展。拓展数智化管理系统应用,基于公司燃料管理系统和集团公司物流管理平台,与焦煤集团物流管理平台数据互通,实施了全省首家跨集团“煤电物联互通工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数智赋能实现管理变革增效。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25年将聚焦建设美丽山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瑞光热电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持续锚定美丽山西建设目标,聚焦集团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愿景,认真履行服务地方能源供应的光荣使命,全方位推动能源企业绿色发展,奋力谱写美丽山西的瑞光篇章。”瑞光热电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胡俊峰信心满怀地表示。
本报记者杜鹃 本报通讯员宋爱军
特写1
风雪中交出“温暖答卷”
1月24日,室外寒风凛冽,山西国际能源集团(格盟国际)瑞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里,发电部副主任柳琦正紧盯着供热设备各项运行数据。股股暖流在他和团队的“精心呵护”下,源源不断“走进”千家万户……
供电供热事关经济发展全局和社会稳定大局,是关系民生的大事。柳琦和同事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将保障供热、守护民生的责任记在心里、扛在肩头。
“省气象台发布寒潮、雨雪预警后,我们已按照极端天气应急预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加密设备排查巡检次数,重点监视设备电流、温度、压力、流量等运行参数,对热网系统及管线进行了全面细致检查。”柳琦说,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欢庆节日,同时也是供热保障任务关键阶段,容不得出一点失误。
据介绍,瑞光热电年供热能力约800万吉焦,可满足太原市南部1400万平方米、晋中市1000万平方米、武宿机场约100万平方米的集中供热需求。
为确保连续5个月长周期供热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柳琦和团队成员从上一供热季结束后,就开始全面跟踪设备检修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梳理历年迎峰度冬期间存在问题。今年,他们结合机组实际,制定了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供热保障措施,明确各阶段目标、细化分解任务、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各环节可控在控;持续完善应急预案,落实落细应急措施,开展多频次应急事件演练,增强实战经验,提升应对突发事件、极端天气能力;采取集中学习方式,为运行各岗位人员量身制定培训计划,全面提升运行人员业务水平和技能操作水平。功夫不负有心人,柳琦和他的团队已实现连续13年无事故安全稳定供热运行。
“我已经连续三年春节都在岗位上度过,想想能给大家带来温暖和幸福,我十分高兴。我们一定严谨操作,全力保障机组安全,再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柳琦的讲述自豪而坚定。
本报记者姚毅
特写2
新技术绘就“绿色篇章”
1月24日,山西国际能源集团(格盟国际)瑞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内,设备部专业主管张津华正与设计院技术人员围绕机组绿色转型展开热烈探讨。“2024年,公司机组供电煤耗为280.97克/千瓦时,今年,我们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其中一条重要路径,就是对机组进行技术改造,目前,燃煤耦合污泥发电是我们的重点研究方向。”张津华目光坚定,话语中满是对绿色发展的执着。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将生物质掺烧列为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的首要方式。张津华介绍,“燃煤耦合污泥发电技术可以在不影响燃煤机组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利用污泥部分替代煤炭,在保障稳定电力供应的同时,降低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助力燃煤机组向清洁、低碳方向大步迈进。”
谈及过往,张津华感慨万千:“习近平总书记在瑞光热电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始终激励着我们。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艰巨而伟大的征程,等不得,也急不得。我们时刻紧盯国家政策和前沿技术,结合企业实际,千方百计探寻绿色发展的最优解。”
近年来,瑞光热电致力于节能、降耗、减排等方面探索创新,节能减排资金累计投入4亿多元。通过与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发挥双方人才和技术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乏汽余热利用、二氧化碳捕集及综合利用、汽轮机深度调峰灵活性运行、锅炉智慧燃烧等项目,为企业绿色转型蹚新路,激发出源源不断的绿色发展动力。
展望未来,张津华满怀信心地表示:“我们将以创新为根本动力,以绿色为鲜明底色,以数智为赋能平台,紧密围绕机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设计布局。积极开展新技术研究,持续探索生物质掺烧、掺氢掺氨、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等低碳化技术,全力以赴推动机组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绘就瑞光热电‘绿色篇章’。”
本报记者姚毅
图片:本报记者阮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