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共享温暖情感 憧憬美好生活

——乙巳春节即景

  • 春节前夕,四川阆中古城启动春节文化系列活动,游客与扮演“春节老人”的演员合影。

  • 1月30日,市民和游客在兰州市2025年春节文化庙会活动现场与舞狮互动。

  • 1月25日,2025年“欢乐春节”全球启动仪式暨“欢乐春节 五洲同欢”演出当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

  •   春节,是我国内涵最为深厚、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传统节日。千百年来,中国人都在参与传承春节文化、丰富春节内涵、创造春节形式。
      一个多月前的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乙巳春节,人们在喜庆和祝福中回望历史文化源头,共享当下温暖情感,憧憬未来美好生活,一幅新时代春节故事的瑰丽长卷激荡人心。

    万家团圆 赓续中华文明

      千年古城四川阆中的大年初一,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开启。
      上午九点整,“阆苑新春祈福”为新年民俗表演拉开序幕。悠远的钟声在古城上空回荡,寄托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
      阆中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历算学家落下闳的家乡。西汉时期,落下闳主导编制《太初历》,正式确定以每年孟春正月朔日为一年之始。
      “因为这份功绩,阆中人亲切地称落下闳为‘春节老人’,阆中也被称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阆中名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治平说。
      打坱尘、淘檐沟、挂年红、抢银水、看灯戏……在阆中古城过大年,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沉浸式感受中国年。
      在传承中赓续,在珍视中弘扬。年的味道,历经时光洗练,愈发醇厚可感。
      北京前门草厂四条,换上“新年装”的胡同格外漂亮。
      大年初一,78岁的朱茂锦老人早早起床,穿上红毛衣。上午,女儿女婿、三哥三嫂带着几家子一共10来口人到齐,欢声笑语中准备中午的团圆饭。
      “春节嘛,中国人一年到头最重要的节日,总要团圆才好。”朱茂锦高兴得合不拢嘴,“我们院儿离中轴线不过几百米。去年夏天,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冬天,春节又申遗成功了。我们真正感到‘胡同是个宝’。”
      有暮鼓晨钟,有人间温情,古老文脉,在烟火升腾间,不断沉淀绵延……
      依山而建、傍溪而筑的张谷英村,历经600余年风雨洗礼,至今保留着1700多间明清民居。腊月二十三,2025年全国春节“村晚”主场活动亮相湖南岳阳张谷英村。
      “从区域‘小欢喜’走向全国‘大联欢’,网络参与人次超8亿,‘村晚’逐渐成为新时代乡村文化新风尚、乡村过节新民俗。”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白雪华说。

    文旅活跃 消费市场繁荣

      1月14日,春运首日,一大早成都东站内已是人山人海。这天,20.2万人次旅客从这里启程。
      “流动的中国”见活力,也见实力:今天,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里程达到600万公里,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速布局,“家”的时空距离越来越近。
      前半程团圆,后半程出游,旅游成为过年重要节目。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王绣春说,从出行的目的上来看,旅游出行量在今年会有比较明显的增长。
      同程数据显示,除夕当天,全国各地主要景点的客流量较假期前一天上升了四成多,尤以主题乐园、人文古迹等适合家庭出游的景点客流量增幅最大。除夕夜吃完团圆饭,全家一起逛景点成为不少市民的守岁新选择。
      在光影魅力中感受春节喜庆氛围,观影成为许多家庭的“新年俗”。
      据国家电影局统计,大年初一票房18.05亿元,观影人次为3515.12万,创造了新的单日票房和观影人次纪录。截至大年初二,春节档票房已超31亿元。
      新年开启的,不仅是热闹的“人面”,还有红火的“市面”。
      苏州桃花坞唐寅故居文化区,市民游客摩肩接踵,一派喜庆欢乐的气氛。人们穿汉服、买花灯,在非遗展示馆体验古人的过年方式,在潮玩文创琳琅满目的市集上写下新春寄语。
      “您领券了吗?”“可以用消费券吗?”
      这样的对话在姑苏年市·新春非遗游园会上此起彼伏。今年,苏州依托“君到苏州”文旅总入口发放千万元数字人民币文旅消费券。大年初一,非遗游园会就接待了游客3.4万人次,开市以来线上线下销售额近400万元。
      热闹的开年市凸显文旅热。据苏州智慧文旅平台监测,截至1月29日18时,当日全市共接待游客154.4万人次,同比增长9.8%。

    美美与共 世界共享中国年

      “让我们满怀希望和决心迎接新年新开端,为所有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乙巳蛇年来临之际,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过视频,向全球华人恭贺新禧。
      浓浓的年味漂洋过海,国际组织负责人和多国政要纷纷送上祝福,“中国年”成为地球村共同的节日。
      匈牙利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灯笼高挂,喜气洋洋。在“指尖上的非遗——中国文化体验日”2025“欢乐春节”活动现场,当地民众兴致勃勃地穿梭在各个“打卡”点之间,或尝试蝶画和木版年画制作,或体验画脸谱、穿戏服。
      “打开方式”活泼丰富,古老春节在异国他乡展新颜。新春音乐会、广场庆典、春节庙会、行走的年夜饭……“欢乐春节”活动今年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近500场展演项目。
      当中国芭蕾舞剧《过年》登上美国舞台、恭王府博物馆送“福”到纽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交流互鉴中绽放光彩。
      “真的太神奇了!我第一次品尝到自己制作的茶粉。”大年初一,来自俄罗斯、智利、摩洛哥等20多个国家的百余名留学生兴奋地走进安徽博物院。“上手”点茶、面塑、拓印、漆扇等传统民俗和非遗项目,大家一起度过了一个充实而有滋有味的新年。
      深入烟火人间、感受文化民俗,以市集、展览、非遗体验为抓手,“中国游”热潮持续升温。
      “年”,这根维系个人与家庭、社会、国家的情感纽带,日益成为民心相通的一架桥。近20个国家将农历新年定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
      珍视文化遗产蕴含的共同价值、守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千门万户曈曈日,中国年的温暖光亮烛照文明互鉴的前路,美美与共的时代篇章落笔书写。

    据新华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1-31期

    • 第2025-01-30期

    • 第2025-01-29期

    • 第2025-01-28期

    • 第2025-01-27期

    • 第2025-01-26期

    • 第2025-01-25期

    • 第2025-01-24期

    • 第2025-01-23期

    • 第2025-01-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