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岁弦歌起,非遗年味浓。作为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假期,“打卡”非遗体验,过个地道的中国年,成为今年春节不少人国内游的不二之选。春节前,省文旅厅发布了《山西春节民俗非遗图鉴》及数百项“山西非遗贺新春”系列活动,致力于为游客打造一个体验感十足的“非遗版”春节”。春节期间,各地丰富多彩的非遗表演,让游客大饱眼福。
非遗“年味游”的火爆,是传统文化热潮涌动的生动缩影,也折射出春节消费的巨大潜力。近年来,先回家探亲、再外出旅行、最后返工返学的“分段式”过年受到大众欢迎,春节旅游已成为过年新民俗。同时,全国各地各具特色的非遗民俗和手艺体验不断走红出圈,也助推了非遗热度持续走高。首个“非遗版”春节假期的开启,更是彻底带火了非遗“年味游”,“非遗过大年”已成为今年春节的热门主题。
山西作为非遗大省,年味之浓,不仅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更是闻喜花馍的精巧、木版年画的细腻、祁太秧歌的婉转……丰富多彩的非遗民俗,是山西厚重的文化家底,也是文旅融合的富矿。比如,晋中市将非遗民俗与旅游资源相结合,推出古城大院过大年、“社火之乡”闹红火、十台大戏贺新春、非遗馆里赏非遗等主题活动,让游客尽享“山西年俗”的红火热烈。
以非遗解锁年味,通过具体的味道、场景和仪式的叠加,唤醒人们关于年味的记忆,让抽象的年味变得可感可及。历史上,三晋大地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全省23个民俗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就有8个春节民俗项目。怀仁旺火、娘子关跑马排……各式各样的民俗活动,构成了山西独特绚烂的春节体验,更传承着赓续千年的情感、精神和文化记忆。
让“非遗版”春节年味更浓,还需在因地制宜、守正创新上下功夫。一方面,精心办好社火汇演、庙会市集等民俗活动,为游客带来多样化、个性化和品质化的文旅体验。另一方面,结合现代审美与科技,打造新场景、新内容、新玩法,不断丰富非遗民俗的文化内涵与表现形式,实现传统与新潮的完美交融。
“培育‘晋字号’非遗品牌,推动工艺美术行业传承创新发展”写进了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以非遗贺新春正是“晋字号”非遗出圈出彩的宝贵契机。这个春节大量游客走进山西,共享这场“晋”味十足的非遗民俗盛宴,让人们再次感受到非遗融入传统节日、融入现代生活的独特魅力,不仅为社会注入文化活力,而且顺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贾洁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