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太原市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依法行政工作,1月22日,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召开生态环境依法行政年度重点工作安排部署会。会议全面总结2024年工作成效和经验,研究谋划2025年生态环境依法行政各项重点工作。
2024年,太原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案件办理质效不断提升,损害赔偿理念不断深入,经过努力,案件办结率与启动率均达到100%。会议强调,要强化监督、压实举措,努力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各级执法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正视存在问题,通过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切实提升执法质效。
会议要求,各级执法部门要紧紧围绕聚焦推进生态损害赔偿案件办理与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水平两项重点内容,拧紧责任链条,强化监督考核,切实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重点做到四“化”:一是促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规范化。各县(市、区)生态环境分局要深入开展线索筛查,推动建立落实“一案双查”制度,确保全市生态损害赔偿重点线索“应立尽立、应赔尽赔”。二是推动行政执法监督和案卷评查常态化。各级单位对案卷要加强法制审核,穷尽调查手段,充实和丰富证据,将行政处罚案件做细做实。三是践行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全面化。各级执法单位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转变观念,提高非现场执法能力,开展非现场执法数据分析类内容培训、执法队伍拉练、执法技能及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着力提升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内部法制审核人员和一线执法人员办案能力和水平。四是积极推进行政处罚与执法过程信息化。通过信息化技术,优化行政处罚流程,做到案件来源明确、过程清晰、适用法律准确、执法程序无误、自由裁量合理,实现执法活动全方位、全流程工作公开。
本报记者程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