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太原市晋源区东部,综合管廊巡检人员任永刚和同事进行安全报备、证书备案,于8时30分由古城大街东入口进入包含热力、自来水管线的综合舱,由东向西开始一天的巡检。截至当天,太原市晋源东区综合管廊安全运行1870天。
管廊位于地下12米深处,每200米设4个检查口,巡检过程中,需要仔细查看设备层,垂直高度达7至8米,巡检人员爬上爬下,工作强度不小。中铁十二局电气化公司太原市晋源东区综合管廊维管项目部现场负责人张异凡介绍,巡检人员2人一组,分4个组巡检管廊,通过PAD设备打卡,行程记录自动生成,监控中心实时查看巡检情况。巡检内容包括管廊、路面附属设施,涉及各类设备、污水泵站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流程报批,项目部安排维修,及时销号。
“此外,我们还引入无人机进行管廊内部、外部巡检,每天巡检3次,避免人工巡检的盲点。”张异凡说,综合管廊涵盖多种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千头万绪,项目部制定了3项综合应急预案和12项专项应急预案,每年进行2次大型综合应急演练,每月进行一次应急演练,应急能力显著提升。如遇到天气预报有降水,全员连夜值守。2025年春节前夕,太原迎来第一场降水天气,工作人员及时清除管廊入口积雪,保证了管廊正常作业。
2016年,由中铁十二局承建的太原市晋源东区综合管廊项目开工建设,是当年国内入廊管线最多、舱室最全面、结构最复杂的一条综合管廊。目前,管廊总长度为10.15公里,形成两横三纵的布局,建设规模和入廊管线数量在国内同类项目中名列前茅。作为该项目的建设运营主体,太原市晋原东区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有限公司2024年获得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市政工程协会管廊及地下空间专业委员会的城市综合管廊运营服务能力五星级认证,成为国内首家获得五星级认证的单位。
太原市晋源东区综合管廊采用大量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强管理,布设物联传感设备数千个,对管廊有害气体浓度、温湿度、含氧量等进行监测,并对廊内照明、排风机、排水泵等设备运行状态、故障报警进行监视和远程控制、智能调节,确保廊内环境参数正常、人员生命安全、管廊安全高效运营。自2020年1月投入运营以来,运维人员在地下深处数年如一日呵护城市的“里子”,赋能城市发展,扮靓城市“面子”。
晋帅妮 赵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