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是我们的一级泵站,旁边是河道,再过去就是正在建设的尾水湿地公园。未来,这里一定是非常美丽的!”2月14日,站在盂县污水处理厂办公区往北远眺,山西盂县正阳污水净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勇满怀憧憬地说。
盂县污水处理厂位于孙家庄镇南河南村,承担着县城及周边约14.22万人的生活污水处理达标任务。这个占地面积约55970平方米、功能强大的“净水器”,日夜不停运转,经其处理后的城乡生活污水,成功达到我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确保“一泓清水入黄河”。
两次升级改造
打造优质污水处理企业
盂县地处太行山西麓,为由冀入晋“第一门户”。近年来,该县立足“生态立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力度。
2008年8月,盂县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主要工艺流程采用“预处理+氧化沟+沉淀池+接触池”,日处理能力2万吨,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一级B标准。
随着我国的污水处理标准不断更新和提升,部分污水处理企业原有的设备和工艺已经满足不了新的要求,升级改造成为必然。
盂县污水处理厂的第一次升级改造开始于2015年7月,由盂县人民政府和山西国际能源集团水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启动提标改造及再生水回用工程。
该工程设计规模为深度处理污水2万吨/日及再生水回用1.5万吨/日,于2016年4月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运营,由山西盂县正阳污水净化有限公司负责运营,排放标准执行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类标准。
第二次升级改造于2021年3月启动,主要建设内容是扩建2.5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和对原有2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2022年6月工程竣工并完成验收,由山西清阳污水净化有限公司负责运行,出水水质执行山西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生活污水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经过两次升级改造,盂县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万吨/日,已经能够满足未来20年乃至30年的污水处理任务要求。目前,盂县县城建成区城市道路排水管道总计24条,管网总长度78.5千米。
盂县境内河流,滹沱河最大,龙华河、乌河等支流,自南而北注入滹沱河。县境内还有温河、冷泉河等河流,蜿蜒的秀水河、香河穿县城而过。盂县污水处理厂厂区出水经总排口直接排入秀水河中,再沿秀水河流经约200米汇入温河。
污水集中收集率是衡量城市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数据显示,盂县污水处理厂的污水集中收集率,2023年比2022年增长12.9%,2024年又比2023年增长27.5%,达到74.5%,超过全省2025年≥70%的指标要求。
“这说明,盂县主城区污水管网建设完善和改造的力度,近两年持续加大,污水管网空白区消除和雨污分流改造、混搭错接和破损治理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陈勇说。
推进效能提升
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连日来,在秀水河北侧滩地及冷泉河河道内,盂县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项目工程正在逐步复工复产,工程车、吊车等大型机械陆续进场,准备进行湿地回填作业。
污水厂尾水本身就是可回收利用的水资源。2024年,盂县启动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项目,计划通过构建人工湿地体系,处理盂县污水处理厂尾水和秀水河河水。项目设计规模为4.3万吨/天,建成后污水处理厂外排的尾水将全部进入人工湿地净化处理。
“去年4月开工,先后完成主体结构施工、河流改道、配套工程建设。目前项目主体结构已全部完成,接下来将对潜流湿地进行回填绿化。”项目施工负责人吕晓东说。
污水处理是水循环中最末端的一环。做好污水处理的同时,盂县污水处理厂也同步做好再生水利用工作。
“我们的污水资源化利用,主要通过再生水直接利用,再生水回用达0.77万吨/日,包括电厂回用水和城市喷洒用水。”陈勇告诉记者,除满足山西国际能源裕光煤电有限责任公司2×100万千瓦发电项目每日约7000吨用水,以及盂县县城城市喷洒用水每日约100吨外,盂县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利用,还可满足区域内其他工业用户用水,以及居民生活杂用、市政园林绿化和农灌用水,对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再生资源利用,推进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有着积极意义。
数据显示,盂县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回用量,2022年时已经有281.65万吨,回用率达31.87%,超过全省2025年再生水回用率25%的目标;2024年,共处理污水1167.01万吨,中水回用达279.5万吨。自第二次升级改造工程建成以来,累计提供再生水591万吨。
再生水也称“中水”,是指污水或雨水经过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是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
为进一步提高中水利用率,当地建设中水循环利用工程,向盂县经济开发区秀水双创园、西小坪新型耐火材料工业园区、西烟循环经济工业园晋能鑫磊电厂及县城绿化供水。工程总投资20916.69万元,铺设输水管线54464.7米,新建提水泵站3座、蓄水池3座。建成投运后,预计增加工业用水量17000立方米/天,再生水总回用率将达到81%。
建设光伏电站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
日常运营中,盂县污水处理厂注重精细化管理。在能耗方面,全厂设备均科学选型,选用节能设备,大功率水泵均采用变频控制,生化池曝气风机采用磁悬浮鼓风机,生化池曝气实行按需曝气管理,吨水电耗显著低于行业水平。同时,积极寻求新技术,对污水处理厂进行节能低碳化改造,进一步节能降耗、减污降碳。
电费是污水处理企业最大的成本,水泵、风机等全需要用电驱动。而盂县水平面全年日照辐射总量约1529.6千瓦时/平方米,属于太阳能资源很丰富的地带,适合建设光伏发电系统。
充分发挥构筑物上方空间面积大、场地开阔的优势,盂县污水处理厂在混合反应间、滤站、加药间等屋顶上方建起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将绿色清洁电能与传统污水处理系统相结合,改变传统电能供应模式,减少对传统电力依赖的同时,向国家电网输电,有效降低运营成本,进一步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夏天不用说,就是冬天,天气好的时候,我们发的电,不仅能满足自己企业的全部用电量,还有多余,可以向上输送到电网。”陈勇介绍,盂县污水处理厂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于2022年6月投运,总装机容量0.335兆瓦,当年发电量约36.4万千瓦时,发电量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方式并网,根据光伏电站就地消纳原则,企业全部消纳使用,节约电费约8万元。
2023年8月,在山西国际能源集团水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扶持下,盂县污水处理厂加大发展光伏太阳能力度,成为我省首家建造柔性支架光伏发电项目的污水处理厂,建设2兆瓦柔性支架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约1.95兆瓦,2024年10月并网完成后平均发电量275.42万千瓦时/年,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900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2400吨。
0.335兆瓦的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和2兆瓦柔性支架光伏发电项目全部投运后,平均年发电总量317.51万千瓦时,约为盂县污水处理厂全厂总用电量的40%。按综合电价0.584元/千瓦时计算,盂县污水处理厂年发电利润约20万元。
随着县城污水管网不断完善,今年污水处理厂服务人口预计为14.9万,2030年16万,2035年17万。“我们将继续加强改善水环境、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努力守护一泓碧水,为书写好盂县生态文章作出应有的贡献。”陈勇说。
本报记者高桦
记者手记
污水处理也是一种责任
环境美不美,低头先看水。污水处理不仅是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采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污水处理厂展示台上的两个透明的玻璃器皿。器皿里面盛放的都是水,一个是进水,另一个是出水;一暗沉、浑浊,一清澈、透亮。工作人员说,该厂的出厂水水质全面高于一级A标准,深度处理后形成的中水能养鱼。
从2015年7月到2022年6月,不到7年时间,两次大的升级改造,盂县污水处理厂投入的,不仅仅是设备和工艺的更新与提升,更是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决心和信心。车间里哗哗的流水,从预处理系统到生化系统,再到深度处理系统,变废为宝巧处理,碧水清流至此回。
污水处理是一个复杂且高度有效的过程,碧水清流不仅关乎科技与工程,还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有效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污水处理,不仅仅是一项技术,也是一种责任。
高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