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带着对“中共第一城”的无限敬仰之情,第一次来到阳泉的。当天游览城市风光之后,我参观了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非常直观地了解了阳泉作为第一座人民城市从创建、建设、发展到现代化转型的全过程。
参观过程中,我被展厅陈列的一张泛黄的“工人分配介绍信”所吸引。这本来是一张不到A4纸三分之一大小的表单,只需在空格处填写上有关人员的姓名、工资发放截止时间和填表日期等基本信息即可。但在介绍信右上角的空白处,工作人员写了一句话:“注:此人有小孩,不能增值班,可以予以照顾。”从字迹来看,写字的人文化水平可能并不高,至少不是很擅长书法吧,但这简简单单几个字却无比温暖。
我初看这几个字时,有种被一道耀眼光芒击中的震惊和惊喜,瞬间对这位工作人员无比敬佩。对他来说,在介绍信上多写几个字,的的确确是一件小事,却是当事人生活中的要事,他的那份善意,让人无比感动又无限感慨。从这几个字,可以看出这位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不惧繁细、周到服务,最重要的是他心里装着他人,对同事的困难感同身受,在自己职责和能力范围内,力图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一个好的环境会滋养人的善举,作为其中一员,每一个平凡而具体的善意,传递的都是组织和环境对个人的关心和关爱,同时也向身边的大环境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温暖和光亮。
可以说,这简简单单几个字,让我找到了深入了解“中共第一城”的一把钥匙。在我看来,这几个字所释放出来的温度,比高楼大厦更有影响力,比工程项目更有感染力,比奇花异草更有吸引力。
这样的情景,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再出现。1949年初,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的重要时刻,中共中央准备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在周恩来起草、毛泽东改定的会议通知中,特意写道:“向前同志病体如不便车行,可不来参加。郑位三陈少敏两同志现在养病期中,请东北局、华东局分别通知他们考虑是否能来,如不便远行亦可不来。现在港、沪的刘晓、刘长胜两同志因路远不可能参加。”作为一个即将在全国执政的大党召开中央委员会议的通知,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自己同志发自内心的、无微不至的关爱和体贴之情,让严肃的公文变得如此亲切而温暖,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每一个读者心间。
小到一个企业、一座城市,大到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要脱颖而出,起重要支撑作用的,一定离不开内在的精神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就蕴藏在这个企业、城市或这个政党、国家的每个成员日常待人接物、办文办会等工作细节和生活小事中,生动地展现在那封介绍信和那个会议通知的文字中。这种力量看似细小,但是实实在在,摸得着、看得见,用心能够感受得到,并时刻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给人温暖,催人奋进。
这一封介绍信,让我感受到了阳泉的温度,更让我深深地记住并爱上了这座城。
古胜红